九月秋风起,国防科普的热潮也吹遍了乡村大地。当“国家安全”这一宏大主题下沉到基层,乡镇干部便成了连接政策与群众的“桥梁”,他们用接地气的方式、实打实的行动,让国防安全意识在乡土间落地生根,成为九月科普月里最动人的“风景线”。
乡镇干部的国防科普,从来不是“照本宣科”的形式主义,而是融入日常的“家常话”。在偏远山村,他们背着宣传手册走村串户,把《国防法》里的条文,变成“保护通信铁塔就是护着咱们的信号”“不在边境线附近乱搭棚子就是守家”的通俗表达;在集市街口,他们支起简易展台,结合本地曾发生的“村民误拍军事设施被提醒”的真实案例,让“国防安全无小事”的道理深入人心。面对留守老人,他们手把手教认宣传册上的国防设施标识;遇上返乡青年,他们趁机解读征兵政策,把“保家卫国”从遥远的口号,变成“参军既能练本领,还能为家争光”的现实选择。这种“见人说人话”的科普方式,让国防知识不再冰冷,而是变成了村民能听懂、愿接受的“身边事”。
除了“宣传员”,乡镇干部更是基层国防安全的“守门员”。九月科普月期间,他们主动扛起隐患排查的责任:在山区,逐户排查是否有村民在军事管理区附近违规开垦;在河边,检查国防防汛设施是否完好;在学校,联合老师开展“国防小课堂”,教孩子们识别国防教育基地标识,种下爱国爱军的种子。这些看似琐碎的举动,实则是在为国家国防安全织密“基层防护网”——当每一处隐患都被及时排除,每一位村民都有了国防意识,国家安全的根基才能真正扎根乡土。
乡镇干部的工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国防科普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脚步丈量着每一个村庄,用真心传递着每一份知识。这个九月,正是无数乡镇干部的坚守与付出,让国防安全的种子在乡村大地发芽生长。而这份扎根基层的责任与担当,不仅是九月科普月的宝贵收获,更将成为长期守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力量——因为他们知道,国防安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靠日复一日的坚持,在基层筑牢每一道安全防线。(南山嘴乡 王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