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扬波,千帆如梭。在第28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盛大启幕之际,石浦港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二十八载砥砺奋进,象山以渔为笔、以海为卷,将一项传统民俗节庆锻造为彰显中国海洋文化自信的重要品牌,书写出一部从古老渔港向现代化海洋经济强港迈进的壮阔史诗。
象山的实践深刻表明,渔港现代化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或技术叠加,而是一场系统性的深刻变革。其一,以文化铸魂,实现传统渔业的时代新生。祭海仪式、妈祖巡安等古老民俗,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当代审美和公众参与,从“渔民的仪式”升华为“全民的盛典”,成为凝聚地域认同、赋能城市品牌的精神引擎。
其二,以数字赋能,重塑渔业产业生态。象山打造“亮渔光”数字渔市,打通从海洋到餐桌的数字链,推动传统渔业从“看天吃饭”迈向“以数驭产”。电商直播、智慧物流等新业态的蓬勃兴起,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凸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强大动能。
其三,以绿色筑基,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象山坚持“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在南极磷虾等产业中实施全链开发与生态管控并行,算好“经济账”与“生态账”,实现了“蓝色粮仓”与“蓝色碳库”的协同增效,为我国渔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四,以人才聚力,激活创新第一动力。通过“青年与海”等平台广纳英才,构建“节会+赛事+基金+园区”的育才生态,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使象山成为海洋经济创新创业的热土,积蓄起向海图强的持久动能。
纵观象山之路,其核心在于以系统思维统筹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与人才建设,将渔港转型融入海洋强国建设大局。当前,我国沿海地区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象山的探索证明,唯有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以科技为驱动、以绿色为底色、以人才为根本,才能走出一条经济高效、资源集约、环境友好、人文和谐的现代化渔港发展新路。
潮涌东海,万象更新。象山的实践不仅是区域发展的成功样本,更是我国向海图强战略的生动注脚。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沿海地区像象山一样,勇立潮头、向海而兴,在浩瀚海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恢宏篇章。(记者: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