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岢岚一百单八将

2018-08-30 22:03:08    来源:山西新闻网    访问:    

8位老党员正在商讨进村扶贫计划。 杨文俊摄

一个基层退休干部党总支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

岢岚县山上有一群退下来的老干部,年高者86岁,年轻的也有60多岁。领头的是县农委原主任张文翰,他们从一线退到二线,二线上了火线,从一个支部到三个支部,从最初的11人到108位党员干部,人称一百单八将。

在脱贫攻坚中,他们主动请缨,再立新功:盖大棚、挖窑洞,把支部建在山上;攻山头、播绿色,个个老当益壮;教稼穑、传技艺,足迹踏遍山乡;抓矛调、化积瘀,解开疙瘩解心宽;编新曲、唱大风,老树春深诗意浓;帮穷困、助学生,城乡处处传美名。

正所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迷彩绿”会战花果山

金秋时节,县城东北头的花果山上草木葳蕤,硕果满枝。葡萄熟了、枣子红了,知了在浓浓的绿荫里不知疲倦地歌唱,清风吹过,有甜甜的果实味道。

6年前,这里还是一座荒山。冬春时节,黄旋风经常兜头扑向县城,沙尘天气让当地居民苦不堪言。闲不住的老干部在张文翰带领下,身着迷彩服,扛着锹镢,背着水壶干粮,刨下了治理荒山第一镐。

记者上山,首先来到山坳下的3眼窑洞前,这是当年11位党员老干部“开疆拓土”,建立党支部的地方。照例清除杂草、侍弄园圃之后,当天到岗的8位老党员围坐窑洞前,讨论起下一步的进村扶贫计划。

风沙源是怎样变成花果山的?

2012年,赋闲在家闲不住的张文翰,和退下来的老干部商量,怎样发挥自身所长,为贫困乡亲们做点事情,通过示范引领,绿荒山、富百姓。他们选中的突破口是在高寒冷凉山区建大棚。

11位农口退休干部身着褪色的迷彩绿,扛起镢头,带上干粮徒步上山。锹挖镐刨,硬是平了山头,填了沟口,整出篮球场大一块平地,山前山背建起了6个温室大棚,种上了葡萄和油桃。

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儿,11位老党员一鼓作气引水修路,填沟造地,以荒山为纸、青松为笔、汗水为墨,把林果树一棵棵牢牢钉在贫瘠的黄土地上。

花果山上不仅要花果香,还应形成具有植物多样性的山地生态系统,除开辟出6个大棚试验田,他们还从陕北到东北一路考察,引进适寒适旱的红枫、红豆杉和大棚栽植的油桃和葡萄。没有资金,11位老干部每人出资1.5万元,劳动力不够,他们动员家人上山义务劳动。

“靠单打独斗不行,只有抱团作战,形成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堡垒,花果山才能持续发展。”老党员们经过商议,决定把农口退干党总支建在山上,用3个月时间靠山筑起三间窑洞和一间平房,作为党总支活动场所。他们初一开支委会,十五开党小组会,一年一次党员大会,将劳动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成员也从11人发展到现在的108人。数年如一日,这批有信仰的老党员聚集在花果山上,依靠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完成绿化荒山500多亩,引进20多个树种,种植苗圃近30亩。岢岚县委书记王志东上任第一天就上山看望了这群老干部,夸奖他们不忘本色,播下绿色,改变了黄土高坡颜色。

“看着窑洞前的菜园地,就会想起老党。”深秋的阳光依然炙热,葡萄叶耷拉了,但串串果实迷人。71岁的郝新民告诉记者,如今的果树大棚经营权已经无偿转让给了贫困户,而看护这里长达5年的老党员党建平却永远离开了这块他挂心的土地。老党2005年从县农工部副部长位置退下来,2012年随大伙一起上山开荒。在考勤本上,老党一年上山130天的记录现在都无人打破。基地建立后,老党被大家推选成基地负责人兼第一支部书记,自此便再未下山。老党以基地为家,带着白发妻子,每天起早贪黑,从门外汉自学成为栽植技术员。他专挑粗活重活干,每天最后一个收工,手关节因为给大棚卷帘、放帘而变得异常肿大。老党党性强,经常把党课放在田间地头,利用休息间隙,放下锄头,盘起双腿,给大家读党报、谈体会。2016年年底,老党查出身患肺癌,在化疗期间,他还不忘基地建设,对前来看望的老同志千叮咛、万嘱咐。如今,老党走了,留下的不仅是绿色财富,更有精神财富。正是一片片橄榄绿培育出满山遍野的层层绿色。

28名“好汉”助力脱贫

老汉老汉,个个都是好汉。

6年来,岢岚县凝心聚力,吹响了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号角。老党员们不等不靠,主动请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放大每一名老党员的独特技术优势,不吃老本,再立新功。

在东街村贫困户王桂莲家中,放着一本《技术服务手册》,这是老党员们组织编写的“口袋书”。手册分为种植、林果、养殖三块内容,从服务宗旨、服务形式,到专家简介、联系方式等,详细具体,一目了然。依托自身优势,他们探索构建了“党总支+退休党员干部+老党员技术专家+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建立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农业项目4个小组,由28名退休老党员技术干将对接9个乡镇、23个村、66户贫困户和3个养殖场。

“要想富,找老杜”。老党员杜霖,今年78岁,退休前是县农业局总工程师,是岢岚县家喻户晓的种植业专家。他的西红柿等蔬菜种植“初期死去活来,中期一反常态,后期果实累累”的经验通俗易懂,亲自编写的“一年早知道”宣传单在农村广为流传。去年,高家会乡谷子种下长不起来,20多个农民怪怨种子公司,认为是种子的问题,把“状”告到了县政府。杜霖知道后,进农田、访农户,实地研究了各种情况,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与下籽量少、农机播种辊压不足有关。杜霖耐心地作讲解,及时补救,挽回了损失。

今年63岁的王瑞明,2016年从县农委退休后来到山上,现在是第二支部支委。他是畜牧业专家,是岢岚县绒山羊养殖的技术“领头雁”。2017年夏天,宋家沟乡吴家岔村绒山羊养殖合作社15户贫困户的羔羊流产多发,王瑞明带着养殖业小组几位老干部来到羊圈,指导贫困户改变整捆喂养的方式,将饲料压实封闭起来,让贮存的青饲料与外部空气隔绝,从而减少养分损失,有利于羊消化吸收。

李焕潜心研究林果种植,是全县首屈一指的林果专家,被果农称呼“想吃果,找李哥”。在本该含饴弄孙的时刻,老党员们日夜奔忙于基层,与农民心贴心,面对面,退休不退志,退休不褪色,退休不忘本,助力脱贫攻坚事业。

“乐龄树”下解心宽

在花果山党员活动室的外墙上,挂着一幅“乐龄树”图板,寓意深刻。大树从主干处分出五个枝条:打造秀美花果山、支部建在山上、为民调解纠纷、搞好环卫监督、做好文化养老。这些既有党总支的远景规划,也有近期目标;既有完成时限,又有进展程度。不仅如此,党总支108位老党员人人都有自己的“乐龄树”,从兴趣开发到学习充电,从衣食住行到健康管理,从家庭琐事到社会责任,都逐一列出清单,描绘自己的人生愿景。

64岁的刘志亮现在是“创卫队”队员,戴着“市容市貌监督员”红袖标,往返于县城大街小巷,最多一次一天捡拾了1000多个烟头。倡导市民文明行为,协助政府调解矛盾。去年,县里做拆迁工作,老城墙根下,一养牛户就是不愿搬。刘志亮和几位老干部上门了解情况,不仅在山上为他找下了新牛圈,还帮他争取到了牛圈地基拆迁补偿款。农户高兴地在协议书上签了字,还和刘志亮成了朋友。

在张文翰的倡导下,2015年,党总支成立了6人“矛盾调解小组”,凭借老干部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用老百姓的“法儿”,解决老百姓的“事儿”。岚漪镇坪后沟有一位82岁的老人,身体有病生活不能自理,5个子女协商好分别照顾。可二儿子既不管老人的生活费,也很少看望老人,还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引起了家庭矛盾。矛盾调解小组了解情况后,多次到其家中劝说调解,请本村几家孝敬老人的典型现身说法,句句温暖的话一遍遍呼唤良心的觉醒,二儿子最终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当面向家人道歉,在赡养老人的协议书上签了字。

“干部干部,就得先干一步。”张文翰告诉记者,要把话说到群众心窝,把事讲到群众心底,才能配合政府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3年时间,他们成功协调80多起纠纷,成功率达到80%。

一百单八将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退下来的老干部自觉自愿加入进来,以平生所学,奉献光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不给政府找麻烦,脱贫攻坚做贡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08位老党员将支部建在山上,在岢岚县这块土地上,用他们的余热,书写出“在有所作为中有所乐”的人生华章。正如他们在自己写的诗中所说:农口退干党支部,像一面旗帜,挥洒着共产党人不变的理想和信念,重温着共产党人不老的情怀和誓言。

本报记者 班彦钦 杨文俊

[责任编辑:李美春]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