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生命教育的补习班
经历过成长的喜怒哀乐,那位叫做马飞的少年,终在父亲的陪伴关心下,成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成为大家为之骄傲的榜样。这是由邓超、俞白眉联合执导的电影《银河补习班》的故事主线。
上映半个月来,《银河补习班》率先打破暑期档的沉寂,斩获了8亿元的票房成绩。《银河补习班》给中国焦虑的家长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银河补习班》触及的核心话题“教育”“父爱”更激起了思想的涟漪。
化解中国式教育中的焦虑
《银河补习班》让人们看到了国产影视作品对教育话题的聚焦。影片讲述了一个备受挫折的父亲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和培养一度失去自信的孩子,在让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成长的故事。
影片上映前一个月,邓超和俞白眉带着电影在全国数十个城市路演,每一场放映结束都有观众站起来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邓超和俞白眉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是因为它直面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影响”。
邓超回忆,在一场路演时,有一名教师走到大银幕前说:“戏里的阎主任好像演的就是我自己,我带了很多好学生,但我对我的女儿很愧疚,我想当着大家的面说‘女儿,我爱你’。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妈妈都会支持你,都会对你温柔以待。”对于这部电影,俞白眉有许多思考:“这部电影重点在讲家庭教育,许多人认为学校教育才是教育的全部,但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而且再完美的学校都无法模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在学校做不到的事情,回到家里家长可以完成。”
在郑州的路演活动上,有位父亲看完电影后说:“今天我儿子考试垫底,我是带着一肚子气来看这个电影的,看完之后我唯一的感觉是,我儿子今天会少挨一顿打。”俞白眉笑了,他说:“这是对我们很大的赞美。家长意识到,相信、鼓励孩子很重要,而不是打击孩子、扼杀孩子,我觉得社会也会变得更美好。”
在情感共鸣中给出思考和答案
《银河补习班》关于父子情的叙事,尽是温情。其真诚源于它融入了两位导演大量的个人经历。邓超表示:“我想做一个父子的电影很久了,当爸爸的经历让我获得了很多能量。”俞白眉则直言,希望让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得到一次重新的审视。已为人父多年的两人,片子中放置了很多他们自己对为人父、为人子女的困惑、迷惘以及感悟。正因如此,他们通过影片对父亲的角色进行了着力表现。市场上向来不乏关注母爱、塑造母亲形象的电影,然而,《银河补习班》可贵地刻画了一个父亲的形象。
在俞白眉看来,“爸爸带给孩子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暑期学习或者是某个具体的课程,而是关于生命教育的补习班”。因此,俞白眉将“银河补习班”定义为“生命教育的补习班”。“通过独特的家庭教育,马飞变成了我们时代最优秀的人,变成了我们国家最了不起的人,这个教育来源是什么?就是他的爸爸。”他说。
为何设定在银河,为何要仰望星空?邓超复盘创作经过时说:“我们一直在探讨,这个孩子会去哪里?究竟他会成为多么出色的人?这些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然而有一天,他们突然想明白了——让他上天,成为宇航员。“我们希望这个最不被看好的人,未来成为这个地球上最杰出的人。所以他的补习班不是拘泥于语文、数学,而是人生的补习班。”邓超说。
“这是我第一次当父亲,我在学习做父亲。”这是《银河补习班》中最触动人心的台词之一。而这也构成了影片的主要观点:试着提出问题,以自己认为更好的解决方式,来一起学习、一起摸索,去学习做个好父亲。
对教育的探讨还可以更深入
《银河补习班》反映的是一个教育难题。称其为难题,是因为这个问题不是能通过单一的手段就能解决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银河补习班》没有过于炫技的形式场景,没有热血沸腾的动作大戏,商业大片惯有的俗套元素在这部影片里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朴素的叙事,朴素的场景,朴素的演员,每一个镜头都像一幅淡雅的素描,离生活很近,与真实不远,极富力量。有力的情节推进,有力的台词语言,有力的思想内涵,每一句台词和每一个人物,都传递出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真谛。
俞白眉的人生也得益于家庭教育中的“信任”二字。俞白眉说:“我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考分最高的学生,但是我们的家庭给了我们两个特别重要的东西,首先是追随自己的梦想,其次是信任,父母非常相信我们,当我们选择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是支持的。”
俞白眉以前是学计算机的,25岁那年,决定离开这个行业,尝试去考中央戏剧学院,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他的家庭给了他巨大的勇气,才成就了今天的他。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对于教育的探讨,影视作品还可以继续深入下去。在这个充满意外的暑期档,《银河补习班》是一部亮眼之作。它揭示了电影的一个真相:好的电影,从来不仅仅是华丽的场面,蕴含其中的思想最耐人寻味,即便朴实无华,也能充满令人奋进的力量。(牛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