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传承人》系列报道由中华中医药文化传承工程委员会、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办公室主办,中城环球(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星禾视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聚成铭(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中医文化传承》人物系列报道”活动。聚焦中医药领域的优秀人才,听他们讲述增强中医药行业文化自信的故事,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经营策略,传承中医药成果的宝贵经验。
一、巧遇名医、师恩难忘
张玉和自幼习武,青少年时代学过少林拳和形意拳。学习少林拳时,师父还教了他一些初级的正骨手法,用于处理脚踝手肘扭伤等关节问题,这是他接触中医的开始。插队回来后,他被分配在中央芭蕾舞团工作。1971年,芭蕾舞《红色娘子军》作为红色样板戏在全国演出。高强度的演出场次和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造成舞蹈队伤兵满员,60%的演员都上不了台。当时的导演谢晋非常焦急。这时沈阳军区和国家体委分别各派了4名骨科高手到芭蕾舞团进行伤病治疗,这8名医生分别从事针灸、正骨和推拿。经过8名医生的治疗,2个月后,所有队员皆能正常参加演出。也就是这次机缘,张玉和遇见了自己的恩师任玉衡先生。
任玉衡,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医学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运动医学会委员。曾任中国田径队、体操队、举重队、足球队、排球队、技巧队、自行车队、射击队、国际象棋队、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国伤残人体育代表团、中国舞剧团的保健医生。
谈起恩师,张老师感慨万千。他说,任老师是在医疗上对他帮助和启发最大的,恩师性格刚烈,专业技术过硬,中国体育代表团能在多次世界大赛中摘金夺银,离不开他所在的强大的医疗团队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原本就有一定医术基础的张玉和跟随任玉衡老师悉心学习、精心揣摩,其正骨手法突飞猛进,很快就能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
二、三椎五法、化繁为简
文革期间,任玉衡老师被下放干校。一日,任老师叫张玉和去他的诊室。进屋一瞧,8个人站立在不同角度正治疗一个人的颈椎病。两个人扛着一根扁担,扁担上绑着绳子,绳子上拴一块毛巾,还得六个人站在不同角度扶着挑扁担的,才能治疗一个病人的颈椎问题。张老师说起几十年前的正骨场面,诙谐幽默、让我们忍俊不禁。张老师说:“颈椎历来被认为是医学界的禁区,一旦出现治疗事故,非伤即残。任玉衡老师挑战这个禁区的勇气值得钦佩,而8个人参与治疗的经典画面,也恰恰说明了当时正骨治疗的难度与风险。”
与任老师交流学习过程中,张玉和也一直在寻找一种易操作、治愈率高且绝对安全的方法,来为患者解决颈椎、腰椎等脊骨问题及其所引起的其他疾病。他认为:利用“旋转定位”的方法来解决颈椎问题,治愈率在93%左右,总体而言治愈率相当好。但对病人个体来说,一旦7%失败风险降临,对其灾难却是100%。找到安全之法,才是解决难题的关键。工作之余,他时常研读《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等医典古籍,并结合临床经验不断总结体悟。为了集众家所长,张玉和研习了大量民间中医的正骨手法,总结提炼后发现:“不疼”就是最好的手法,找到了“不疼”的方法,就找到了安全的金钥匙。
于是,他将上百种推拿正骨手法融会贯通,化繁就简,形成了五个基本手法,由此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推拿整脊体系,研创出“中华脊柱筋骨整体平衡法”。张玉和介绍,这套手法以形意内功“三丹开合朦空寸发劲”为功力基础;《黄帝内经》中“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理论为临床指导思想;追求《医宗金鉴》中“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手法意境。集大成的脊柱筋骨整体平衡法浓缩为五下手法,即:颈椎两下、胸椎一下,腰椎两下,即“三椎五法”。正骨过程中仅能听到清脆的咔咔声响,似珠走玉盘、恰风吹竹叶,患者未感觉丝毫疼痛与不适。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刚柔兼济、出其不意的手法以及疗效甚佳、立竿见影的调整效果,被第二届祖国医学与部队卫生事业建设论坛的与会专家誉为“以最安全、最短时间、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临床上最棘手的问题”。各地中医同行和广大的受益患者亲切地称张玉和老师为“张五下”,由此张五下的名号在江湖中传扬开来。
图为张玉和老师教学合影
三、整体思维、举重若轻
好酒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不久前,一位顾客,八个月前腰椎损伤。经过众多知名专家治疗后竟然把腰椎弄骨折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最惨的时候只能用吸管吃饭,仅膏药帖就有百种之多。见到张玉和老师时,自架双拐还得用人搀扶,目光呆滞惨淡、头歪驼背、腰胯偏位、腿抖行走无力。
经张老师检查:颈椎2~7节椎体侧弯、5~7节小关节错位,出现脊髓性颈椎病症状,胸椎2~10节有侧弯,腰椎4~5骶有突出及骨折(已愈合)痕迹,骨盆偏位出现长短腿左右相差6公分。
检查完毕,张老师告诉他,自己有把握用五下正骨手法,进行无损伤无疼痛调理,调理结束后可以弃拐行走,甚至可以上下楼梯及跑步!在场人都愣住了,该顾客惊讶地看着张老师说:真的吗!疼也没有关系,反正我都死过好几回了!接下来张老师宁心静气施展五下手法,调理颈椎、胸椎、腰椎。调理结束后,弯曲的腿基本都直了,通身感觉热了、眼睛明亮了、头也不晕了、腿觉得有劲了,独自走了10分钟,又小跑1圈、上下楼梯2个往返,历经劫难的老人,面对宛若新生的自己,却情不自禁、掩面落泪了……
张老师接着说:“神奇的不是我,神奇的是我们传统医学的智慧。我探索了这么多年,逐渐领悟到,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有着非常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高明的大夫治病时,是从人的整体出发,着手去治‘局部的病’,效果往往很好;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方法,往往导致效果不佳的结果”。
“这顾客之前治疗效果不好,主要是因为大家都集中在他的腰部诊治。而我从整体观的角度思考,认为其腰部问题与其颈椎、胸椎的错位有直接关系。故而用三椎五法调整其脊椎,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是整体和局部的辨证统一关系”。
四、一柱二本、本立道生
张玉和在寻找无痛手法基础上,创立了立体旋转复位的手法,而这种被命名为“三椎五法”的正脊手法其最大价值在于无痛无损伤。
四十年来,为近几万人调理脊柱,无一例损伤。由远大e网在全国举办的2018年首届《当代传统文化最具影响力中医》评选中,张玉和以126000余票当选为总冠军。这份成绩既是社会对于民间中医的认可和鼓励,也给了张玉和十足的底气。“三椎五法”看似简单迅捷,但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华。
图为张玉和老师与学员合影
张玉和告诉笔者:首先,“三椎五法”采用的是武术中的“寸劲”。寸劲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武术中,通过内外兼修,使意念力、呼吸力、运动力集中的一种武术劲力的表现方式,看似简单平淡的一击,却足以产生惊人的爆发力!“三椎五法”正是运用寸劲的武术原理,在方寸之间调节骨节的间距。再者,一寸之间的力是最安全的。过了这个限度,就容易把人抻坏。
第二,脊以松通而能养。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和”、是“中正”、是“平衡”,主张通过调整环境而改变万物的状态,从而达到彼此和谐的理想状态。“三椎五法”不是传统正骨中,着重纠正侧弯和错位的骨节,而仅仅是通过放松骨节从而改善脊柱的内在环境。这里的放松不是虚弱无力,而是骨节拉长。只有骨节拉长,才能节节贯穿、舒展自然;只有骨节拉长,才能使得被挤压的神经、血管和肌肉组织,自动归位。这就是《黄帝内经》“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真实体现。
“现代的人太依赖医生和医院,忘了人体的大药是自愈力”张老师独自感慨道,“自愈力是上天赐给人类的最好礼物,人类却骑马找马、舍本逐末。我们要学会改变环境、创造条件,让肌体发挥自愈力,自己调整自己,天然自愈力的治疗效果要比药物、手术的强制干预好上千万倍。”
“三椎五法”调整的是脊椎,但是在实践中,诸如:高血压、偏正头痛、颈部疼痛、肩周炎、后背痛、腰肌劳损、头晕、上肢麻木、五官歪斜、近视、耳鸣、胸闷憋气、肠胃不适、心律失常、失眠、健忘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也出现了很大的好转。
2014年一位73岁女士,近30年来因心脏不适在国内外多家医院被诊断为心脏病,按照心脏病予以治疗,症状虽有缓解,但是心律不齐、胸闷憋气却始终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患者有隐隐感觉到后背背着一块砖的沉重感,行走力不从心、气喘吁吁,出门还需要他人搀扶。根据其症状,张老师按五下手法为其做了颈椎胸椎调整。调整完毕后,老太太深深喘了一口气,她说从未感觉呼吸得如此深入和通畅,后背沉重感减弱了,头晕沉明显缓解,腰挺直了,连眼睛也明亮了。连续调整几次后,张玉和也就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没想到的是,三个月后的一天,他突然接到这个老人的电话,她说:“张老师谢谢你呀,我在泰山上给你打电话,我是自己爬上玉皇顶的!”
这就是脊柱正则脏腑安的“一柱二本”理论在身体中的体现。
在一篇专家研讨会的论文中,张玉和老师是如此阐述“一柱二本”理论的:
脊柱失衡为“万病之源”。脊柱处于人体的中轴线,上顶头颅、侧挂四肢,脊柱之基为骶骨和骨盆,脊柱上部胸椎呈框架保护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先天之本是肝肾,肾主骨、肝主筋,与脊骨形成先天的供养关系。后天之本是脾胃,脾主肉,它将食物转化成物质能量疏布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形成三位一体的生存主体结构体系。遍布其上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沟通气血皮肤毛发、腹腔隔膜、椎间盘等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防震抗压、抵御风寒湿热的安全防御体系。所以说脊柱不仅是人体生命之柱,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宇宙万物是相互关联的,不是独立存在的。同样的道理,脊柱健康与否也与脏腑健康息息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民间说“脊梁不正生百病”的道理,这也是在脊柱调理过程中,许多疾病不药而愈或者改善明显的缘由。看似玄妙,其实道理简单,只是在现代人的认知体系里,存在太多的知障而忘记本来。
图为张玉和老师获得荣誉和奖章
五、不忘传承、勇于担当
2015年,张玉和随中国民间中医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到俄罗斯的比尔斯克时,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比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性官员得知他的治疗颈椎病手法独到,邀请他现场为自己治疗颈椎病。在得到随行领导的许可后,他用“五下”手法为其治疗,效果非常好。他也因此受到俄罗斯医学界的多方人士认可,并受邀去传授其正骨手法,但因种种原因导致未能成行,然而这件事却激发了张玉和一个想法的产生。
他说:“我的老师任玉衡是一位大家,但是随着他的逝去,他的很多精华和经验却未能传承下去,这是他一生的遗憾。于我来说,我即使倾尽全力,一年也就能为近万人调理脊柱;但是如果我能教出几百上千个学生,他们能为多少人服务啊。所以年近70的我,真正认识到传承是我的责任,我要将老师未竟之事业发展下去、也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法传承下去。”
一切准备就绪,“三椎五法”的培训正式启动了。从2016年至今,自西安到深圳、从苏州到扬州,已经举办了十期培训班,学生达300余人。
图为张玉和老师应邀中国网《聚焦中国》
对于培训工作,很多人反对他,认为正脊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弄不好出了事故,责任太大;有的人奉劝他,不要惹祸上身,坏了自己的口碑。
对此,张玉和是这样思考的,他说:“第一,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三椎五法是安全的和有效的,经过合理的培训与训练,能保证学员会用、用好,而且目前培养的300余名学生没有一起安全事故,也更证明其普及的可行性;第二,三椎五法具备简便验廉的特点,这非常适合大众学习和实践,为自己和家人调理脊柱、守护健康;第三、大力传承发展中医,不是空话,我希望自己切实去做一些事情,让中医走进百姓生活,真正为百姓服务。”
在人才培养上,张玉和不遗余力。他介绍到,学员有北中医、南中医等高校推拿系的学生,也有临床上的医生,他们对“五下”手法颇为认可。此外,还有从未接触过中医的学员,他们有的初期是来治病的,亲身感受过“五下”手法的高明之后,因认可而开始了学习。
在课件的设计上,理论只占20%左右,而实战占到80%。同学们互为一组,相互实践练习。而随时随地驻守课堂的张老师,是他们勇于实践的勇气来源。一招一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既是技法的练习、更是心性的磨炼。培训班结束后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可以说,张玉和老师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三椎五法”的传承上来了。
天时、地利、人和,伴随《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23)年》的提出,中医药振兴迎来了大好时机。中医药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强身护体的智慧结晶。张玉和老师说:“中医来自民间,更应回馈民间。而非束之高阁、让人望而生畏。古代正骨有八法,即摸、端、提、拔、按、摩、推、拿。但是现如今我们只知道按摩推拿,其它的技艺已经丢失了。所以,再不重视中医传承,我们将愧对祖先和民族;再者,简单实用的一些中医技法是最适合走进百姓生活的,日常保健养护重在自己而非医院。”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侠之大义、为国为民。一生深谙武术和医道之精髓的张玉和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搭建着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用自己的魅力和心血,呼唤更多的人走进中医、学习中医、传承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