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谈 竹 聊 笋

2020-07-06 17:35:5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我老家“樟树湾”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宅,后花园有百亩之多,都分到每家每户。几十年前只有一家人种有竹子,现在成了竹林,每家人的地里都长满有竹子。过年时,我们常常到竹林里去挖冬笋。

17363507743521166_75.png

“笋过界几,鱼过塘”。本来属于你的东西,现在是别人家的了。这是我们当地人调解矛盾的一句常用语。

清明前的竹笋以竞争者的方式向空中延伸,五天后的周末,我又去竹林看笋,那脚背高的笋芽长得比我还高。这样的生长,在我的脑海里只有竹笋有这样的方式。

记得小时候,父亲给我们猜迷语:“嘴尖皮厚腹中空”,当时想破脑壳也猜不出,父亲要我们兄弟俩到竹林去看看,“笋”,“笋”,我们一下就明白了大声喊。父亲为我们讲了做人做事不要做“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上句形容傲娇自满的人,不扎实做事,偏好虚名浮事。下句形容嘴上浮夸刻薄,而肚子里没有学问和真功夫。

“梅兰竹菊”是被人称为“四君子”,文人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其中竹的特色: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也。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也有“梅松竹”岁寒三友之美称。“岁寒三友”中,其中竹,象征君子之道,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在古时候,常有人家结婚时贴对联“缘竹生笋,梅结红实”,这是喻意,这里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我记得苏东坡说过一段朴实直白的语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郑板桥写有《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

夜深了,窗外竹林已沉睡,只有笋宝宝在发奋向上。(作者 谢耿忠)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