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文明匠心——亚洲非遗大展”5月16日开幕

2019-05-17 10:39:33    来源:北京日报    访问:    

5月16日,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厅内,马来西亚非遗艺人在展示壁布制作。 记者 武亦彬摄

日本的陶瓷,韩国的斗笠、纸艺,尼泊尔的铜器,泰国的木偶、陶瓷,哈萨克斯坦的冬不拉、挂毯,马来西亚的扎染、藤编……5月16日,作为亚洲文明周系列活动之一的“文明匠心——亚洲非遗大展”在国家图书馆三号展厅开幕,来自14个亚洲国家的30余位非遗大师带来的匠心之作一一呈现,诉说亚洲土地上的古老文明。

本次展览的展品共有320件(套),其中中国作品有80件(套)。开幕当天,来自亚洲各国的30位非遗大师齐聚现场,向观众表演和讲述相关的文化和技艺传承,让观众直观体会这些非遗艺术品背后的工匠精神。

来自科威特的艺术家萨巴赫·阿萨德制作的蛋雕艺术品惹人瞩目。一只只蛋壳被雕刻出星星、蝴蝶等形态各异的形状,塑造了一个个镂空式的“蛋壳雕塑”。萨巴赫·阿萨德介绍,自己从2004年开始学习蛋雕艺术,15年来热衷于此,在不断尝试中积累了蛋雕艺术的经验,“由于蛋壳不同区域的薄厚程度不同,因此要根据材质控制雕刻的力度,稍有不慎,蛋壳就会碎掉。”因此他常常要用9个小时到两天不等的时间来完成一个蛋雕作品,经常遇到快要完成的时候蛋壳破了,就要重新来做。“这种艺术很难,需要很大的耐心,必须倾尽所有的热爱且潜心钻研,才能完成满意的作品。”

马来西亚的蜡染设计师努尔·沙依巴赫·赛义德和她的搭档现场展示了壁布的制作过程,这个被马来西亚艺术家称为“Batik”的非遗手艺,与中国的蜡染工艺类似。用蜂蜡滴灌在染布之上勾勒出美丽的纹络,风干后即可上色,蜡液形成的纹络像一面面墙,将不同色彩区隔开来,制作成色彩斑斓的壁布。最让人赞美不绝的就是蜡染的冰纹。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浸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浸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这些非遗作品与亚洲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正是因为有了亚洲的工匠传统,才构筑了亚洲文明的丰富性、多样性,这些传统也彰显了亚洲文化的内在理念。”总策展人范迪安说。

展厅中央是独具特色的“亚洲客厅”,以传统中国文人书房形式与亚洲各国非遗作品融为一体,更加衬托出器物之美。范迪安介绍,布置成“亚洲客厅”的形式,是希望能给观众亲切活泼的感觉,引导观众联想到这些非遗艺术品走进家里的状态。

据悉,此次展览持续至5月28日。

(记者 关一文)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