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剧说砍就砍?流媒体不应“唯数据论”
近日北美新剧中,关注度较高的剧集当数温子仁监制的新剧《沼泽怪物》。首播一集便在短时间内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一跃豆瓣8.3的高分。可就当我们认为《沼泽怪物》即将成为温子仁跨入剧集市场的试金石,成为今夏的又一爆款剧集的时候,它就被砍了(砍,就是制片公司不再续订影片)。不仅如此,DC已经官宣不会再续订第二季。这波操作,让制片人温子仁也蒙了,如此看来,这次被临时砍的决定是连剧集主创都没有通知的。这种剧集被砍的事情,在欧美已然不是第一次,这股“说砍就砍”的风向仿佛从欧美的几大老牌巨头便有了先例。
被砍的剧集千千万,好剧也逃不过被砍命运
这次《沼泽怪物》被砍,有消息表示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预算超支和退税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经费不足。本来,《沼泽怪物》原定13集,但DC上播出的时候,就已然缩水到了10集。由此可见,《沼泽怪物》可能真的遇到了经费的大坎坷。而另有消息表示,一个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华纳高层对故事走向不满。不受播出方欢迎,所以惨遭被砍的命运,也是十分不幸。
无法求证,最早的一部被砍的剧集是什么,但广为人知的经典遗珠里,首当其冲的是2000年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剧集《末世黑天使》。该剧剧情十分超前,甚至可能影响了后来的《英雄》和《4400》。剧集阵容隆重华丽,情节十分前瞻和刺激,一个足以成为长寿剧样本的剧集却在第二季播完后迅速被FOX砍掉,理由是卡梅隆要求精细且高端,花费太多收不回成本。
2002年,有一部世界观设定和2010年《阿凡达》如出一辙的剧集也遭遇了只播出一集就被电视网砍掉的命运,它便是在IMDb上达到罕见9.5高分的《萤火虫》。2005年,肥皂剧《厨房秘事》短短13集却奠定了它食欲狂欢和挑逗出位的气质,可依旧未逃脱被砍的厄运。2007年,《流言》一出,立刻以其正义感的噱头吸引到了不少观众,可即便这样,此剧集也没能支撑过两季就戛然而止。
2009年,新剧《美丽生活》播出2集就被砍,创新了砍剧速度纪录之后,美国的电视网砍剧的速度是一部比一部彪悍。到了2010年,FOX动刀了他们本年度的重头新剧《孤独的星》,ABC更是对他们试水的实验性伪纪录片《我们这一代》痛下杀手……二十年里,各个电视网所取消的剧集多如繁星。
被砍原因五花八门,但伤害了剧集和粉丝
有时候,这样的决定是在这一季结束的时候宣布。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美国本土凡是收视率略有不佳,下滑趋势无法挽救,失去利用价值的剧集都会被取消,比如本来反响不错的《破产姐妹》和《不死法医》。或者,单纯因为没有发展潜力和必要,靠重播就可以收取版权费用,比如1998年出到第九季的《宋飞正传》。
但也有时候,是在这一季开播前便决定,这样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演员档期或版权原因,比如《汉尼拔》,或者制作成本高昂,比如因为遭到剧组和发行商拒绝减少预算而被砍的科幻警匪剧《机器之心》,再或是创作者觉得故事在这里完结会是最好的时刻,比如由吴彦祖主演,借鉴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改编的AMC奇幻功夫美剧《荒原》。
还有时候,一部剧播着播着没到结局就突然被砍,或是播着播着就宣布不再续订。遇到这样的情况,要么是收视太过糟糕,继续播放只会再度损失大百分比的观众,索性就此扼杀,比如剧情烂尾的《超感猎杀》。要么是过多的政治讽刺或被高层的意见左右,比如号称搞笑版《纸牌屋》的《政局边缘》和因为人事变动所带来影响的《诈欺担保人》。更有甚者,是因为版权租赁费成本太高,制作公司和播出平台的金钱利益纠葛,比如为美国电视网旧制度而牺牲的《疑犯追踪》,以及NBC Universal制作,FOX播出,然后分账没谈拢的《明迪烦事多》。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广播公司和制作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比如很不幸的《特工卡特》;以及没毛病,就是演太久了需要歇歇的原因,比如已然十二季的《识骨寻踪》和十五季还好几个系列的《犯罪现场调查CSI》。
每年2、5、7、11月,美国各大影视公司都会对现播剧进行考量。搜集数据,了解观众口碑,权衡广告效益和现实情况,最终总结下来就是:收视率低,砍;编剧太菜,砍;演员解约,砍;不挣钱的更要砍。但不管被砍的原因是什么,它“从此再无”的结果已定。在这样不行就砍的大刀阔斧之下,看起来,会为了商业目的大幅度提高剧集的制作水平,拉高收视率平均数,可难免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从《德古拉》到《康斯坦丁》,新剧吊足了观众胃口,老剧陪伴了观众多年,他们的布局是构建题材内所有桥段的大宇宙世界观。在收视尚可却还被砍掉的结果下,是诸多一路追来的粉丝的各种痛哭流涕,还伴随着一声又一声咆哮。毕竟,铺设了开头,不讲完结局,这和挖坑不填结果又挖了新的深坑的坑爹做法有什么不同。
大数据一概而论会扼杀很多慢热的好剧
这种手砍刀落,大数据“控制”剧集生死的无情玩法,在流媒体巨头Netflix(奈飞)里玩出了极致。从接二连三砍掉《铁拳》《卢克·凯奇》《杰西卡·琼斯》《惩罚者》以及《捍卫者联盟》就可以看出,奈飞接手MCU英雄剧最高级的套路就是拿着IP的版权,开了个好头,却被自己玩烂,反正就是玩烂了也不还给你。而对于人气和口碑双赢的高质量美剧《超胆侠》来说,它被砍就是迪士尼旗下流媒体平台Disney+设下的一步棋。一旦Disney+平台上线,与奈飞之间势必形成竞争关系,而自己手里的版权角色却在对面当头牌,任谁心里都不爽。
而随着迪士尼开发自家流媒体,隔壁DC在电影上频频失利之后,也开始做起自家流媒体平台DC Universe。可随着《泰坦》的唯数据论和《沼泽怪物》的莫名被砍,不得不加以揣测的是,DC Universe也开始步奈飞的后尘。或许,对于几大流媒体来说,每年十到二十部的孵化开发,择优而选是必不可少的竞争。淘汰频率再高,反正有新的作品接盘,吸引新一批观众群体。
回到《沼泽怪物》的“一集砍”事件,华纳也将会在日后开发自己的流媒体。作为同属一个集团的机构,DC Universe在未来可能会面临重组或调整。几部原创的剧集可能会并入华纳新的流媒体下,或整个平台随之迁移。可在这样的战略下,伤害最深的还是观众。
在发展飞快的影视生态里,如今流媒体的热度已然逐渐高过传统的电视巨头们。但我们没办法证实,这种基于数据或其他好恶的选择,最终能不能让新作品越来越好;更无法求证流媒体砍掉他们认为不好的,是否能促进优质剧集生产。毕竟,也有如《西班牙公主》前面一般,后面几集渐入佳境最终获得八集追加预订的特例。如此,大数据一概而论是否太过偏见,会扼杀很多慢热的好剧。
或许,对于流媒体主导剧集市场的趋势来说,这样“说砍就砍”的“任性”只增不减。可对于一部剧集生死的最好定论应综合考量,不能因噎废食。数据有参考意义,好恶有主观指涉,我们的确要肯定数据的价值,也无法不参考上层的考量,可未来影视的发展不能唯数据论,也不能唯喜好论。投资层对于整个棋盘的布局与掌控是大,却也不能因此而失小。剧,是讲给人的,但也是讲给不同的群体。至于如何平衡数据与喜好以及其他元素的度,则是流媒体未来需要考量并不断试验的。(秋小墨/剧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