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9岁人艺老戏骨社区教话剧
在东城区建国门文体中心,“金宝街北戏剧公社”的社员正在排练曹禺的话剧《日出》,担任话剧指导的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李滨。从2011年开始,李滨为社区居民义务指导排话剧,还定期举行话剧讲座。在她看来,排戏就是为了还原历史。
现场
“每场戏都要做到
从零开始”
在4月的一个星期二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于东城区建国门文体中心见到了早早来到教室的李滨,今天排练的是曹禺话剧《日出》。这是一次台词训练,团员们分好角色轮流开始读台词。李滨在她的台词本上随听随记,这页写上一句“王福升,别太使劲”、那页再用记号笔标记已经练习完成。话剧社的成员积极性很高,对于角色的理解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一些重要台词大家都热情讨论要用什么语腔语调合适。
李滨一再强调:“你要想好这段话为什么要这么说,语气是试探还是威胁?话剧最主要的是语言,语言本身是有行为、有动机、有目的、有手段的。你要知道在每段戏中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样演出的东西就是有内在的,不会看上去很造作,不能脱离现实去瞎演。”她特意嘱咐团员:“每场戏都要认真对待,即使我演了一百场,那么这第一百次的演出也要有从零开始的态度,不要做‘戏油子’,不要做没有灵魂的演出。”
“金宝街北戏剧公社”的负责人龚盼盼介绍:“2015年前我们只是个朗诵班,后来成立了话剧社,并带两个微话剧参加了2015年‘南锣鼓巷戏剧节’,在活动上结识了李滨老师,她很认真地看了我们的演出,还提了很多意见,我就趁机邀请老人来剧社指导,没想到真的就同意了。”
龚女士说,这些年李滨老师几乎每个周二都会来,从台词、单人无言、双人无言等用专业角度给大家进行指导,演员们对戏剧的理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还透露:“李滨老师来给我们讲课是有补助的,一年将近有一万元的指导费,但是她都取出来给剧社作为服装、道具的费用。有的时候还会有一点儿‘交通补贴’,李老师也拿出来给剧社公用了。”龚女士自豪地说:“去年9月剧团进行了《茶馆》第三幕首演,后来又在不同场合演出了四场,还在12月份获得东城区戏剧展演二等奖。”
据了解,从2011年起,李滨就开始为社区居民义务指导排话剧。
访谈
“拍戏要还原历史,
该较真必须得较真”
台词练习结束后,李滨还特意讲起了和演出服装较真的事情。她最近发现在一些旗袍秀的照片里,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生活中,旗袍样式都被“改良”得面目全非。李滨说,旧时女性穿的旗袍基本开叉在膝盖以下,这样坐着时后襟不会拖地,骑车也方便,这不是时髦不时髦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是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就得还原成什么样,演戏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啊。
李滨还提到之前看老照片发现旧时的男士袍子中间都是接缝的,就特别请教了服装师,原来以前布幅面窄,所以袍子前后都有接缝。“现在我给他们指导服装的时候明明布料够也要中间做上接缝,这叫还原历史。我们搞戏剧的不知道会碰到什么年代的事,所以一定要搞清楚那个年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吃什么穿什么都得弄清楚,衣食住行不能瞎弄,该较真必须得较真。” 她讲到之前有一次排演《龙须沟》,为了服饰逼真,她把自己的一件蓝裙子拿出来亲手改成了三轮车夫身上穿的“号坎儿”。
趣事
“有着欧洲人的胃,
最爱冰激凌”
上午的排练结束了,李滨来到活动中心楼下的一家清真饭馆,一盘12个西葫芦鸡蛋馅的饺子,她蘸着醋不到20分钟就吃光了,其间还看着手机熟练地用微信发着信息。最近这些年,李滨玩微信特别溜,“起初是吴天明导演去世,大家都从微信上知道了消息,我就琢磨着也得学学,这样知道事情多了,联系也方便了。”由于讲座的地方离她家比较远,吃过饭李滨点击手机屏幕上的“滴滴打车”下了一个单。
在李滨的家里,摆放着各种档案夹,封面都被一一标注,档案夹里有收藏了50多年的剪报,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李滨依旧保留着剪报的习惯,“一开始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才接触的剪报,到现在也有几十年了”。在李滨的相册集里,排话剧、影视剧、各种活动的照片都分类码放。她喜欢摄影,有几个档案夹上标注有“solo”“空镜头照片”等,里面装的都是她的摄影作品。“现在不怎么拍照片了,因为腰不太好,拍照有时需要半躺半蹲都做不来了。”
李滨还计划最近要去附近的电影院把没看的电影补回来,“《爆裂无声》《三块广告牌》都要看看,顺便吃个冰淇淋,我总说我有着欧洲人的胃,爱吃冷的。”年近九旬的李滨还给记者展示手机里刚从网上下载的小婴儿图片,“你看这小宝宝多可爱”,李滨指着图片中婴儿胖嘟嘟的小嘴,笑得非常开心。
延伸阅读
李滨,出生于192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曾出演话剧《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作品。离休后参演电影《顽主》《甲方乙方》《我的父亲母亲》《建国大业》《梅兰芳》《飞越老人院》等,还曾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出演余德利的母亲,所参演的《玩酷青春》曾荣获第7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并提名第28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女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