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白海豚跃出水面 红树林遍布湿地

2019-07-08 15:07:59    来源:人民网    访问:    

核心阅读

粤港澳三地深化生态环保合作机制,携手推动大湾区生态环境改善;粤澳合作建立环保产业园,以环保科技为突破口,助推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广东加大乡村居住环境整治,香港社区营造经验助力乡村保护和开发,激发乡村活力。

穿行在港珠澳大桥上,如果足够幸运,可以看到野生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与大桥上的“海豚”造型钢塔相映成趣。9年时间,这座连接粤港澳三地的钢铁巨龙在伶仃洋上凌空而起,其建造过程竟实现了中华白海豚“零伤亡”和生态环境“零污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犹如大湾区建设的注脚,清晰传递了生态文明之于大湾区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深化三地环保合作机制

2400参与人次,清理逾20公里海岸,收集垃圾高达22吨,这是近期粤港多个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众多义工为响应“世界海洋日”而联合开展的海岸清洁活动的战果。“香港特区政府环保署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首次通过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联合举办的海岸清洁活动,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香港特区政府环保署发言人表示,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使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有更紧密的协作,并在海洋环境教育合作方面携手跨进一大步。

该发言人所说的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是粤港双方于2000年设立的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下设的众多专题小组之一。在这一合作机制下,粤港双方于2017年5月开始试行“海上垃圾通报警示系统”,利用电脑监察香港和广东省珠江流域13个城市的雨量数据,就区内水域可能出现大量海上垃圾发出预警。这套预警系统启用一年半,就完成暴雨、水浸或重大环境事件通报15次,为各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有效支撑。

事实上,粤港合作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已有多年历史。1995年,深港两地就携手开展深圳河治理工程先后完成了河道清淤、堤防巩固、排污口整治、水面保洁等一系列工程。“自去年12月以来,深圳河河口断面水质达标,连续达到地表水Ⅴ类,深港合作治河取得积极成效,预计今年深圳河水质还将有大幅提升。”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深圳河湾流域水质有明显改善,还吸引了白海豚、水母回归栖息。

在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约55公顷的湿地为茂盛的红树林所覆盖,成为50多种水鸟的栖息天堂。在繁茂的红树林背后,是由澳门市政署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的红树林整株移植法,加速了澳门滩涂湿地红树林扩散生长速度。此外,澳门自2008年起每年举办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促进泛珠三角地区与国际市场间的环保商业、技术及信息交流。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表示,在国家有关部委牵头指导下,三地正抓紧制定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一流湾区,深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环保科技助推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初,广东大气六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连续四年达标,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各项指标与上年同比全面改善,全省和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再创新低。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在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看来,环保科技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他建议,三地政府应联合制订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环保科技产业发展,包括协调三地业界推动环保研究,加强合作研究废物处理技术,开拓可再生能源,共同觅地建立“环保园区”,鼓励企业在园内设立回收加工厂或再造品生产线等,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发展。

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的一处环保产业园,已如林建岳设想的那般运营了8年。走进崖门新财富环保产业园的电镀工业基地,最吸引眼球的,是架于空中约一层楼高的一排排管道。“入驻企业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废水,都会通过这些管道引向废水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基地运营方、江门市崖门新财富环保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文献告诉记者,基地根据废水类别分别配置相应处理单元,组合应用多种废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确保工业用水处理中心能够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并接受三级环保部门24小时监督。

电镀是工业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典型的“三高”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崖门园区成立之初的主要使命是承接江门市区关停搬迁的电镀企业,如今签约入驻环保工业园的企业超过100家,解决了江门乃至珠江东岸电镀企业的入驻生产问题。“园区统一建设了‘三废’治理设施等生产保障模块,把环保问题交给我们,让企业安心生产。”彭文献表示,基地镀种齐全,产品类型多样,吸引了不少上下游企业入园,规模效应显现。

彭文献介绍,作为省市共建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园区正在筹集资源深度利用项目,以改变过去固体废物全部委托外运转移的局面。在废水处理方面,基地计划将日处理能力从1.5万吨提升至3万吨。处理能力提高的背后,是不断的科技创新。截至目前,崖门新财富环保工业公司已获得15项专利,另有14项成果正在申报专利。

作为粤港澳合作电镀产业升级示范区,崖门新财富环保产业园也是粤澳多年合作的成果。“园区由澳门企业界投资,是澳门在大湾区投资的首个环保产业园。”彭文献说,澳门发挥金融、技术和服务上的优势,助推园区不断成长壮大。2018年,累计投资达22亿元的园区终于找到收支平衡点。“产业园前期投资巨大,资金回笼周期长,既需要前瞻性也需要决心。”回忆创业以来的艰辛,彭文献感慨,投资人和管理层能坚持到今天,就是因为坚定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环保机遇。“现在看,我们走对了!”

让美丽乡村活力再现

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的塘口镇,坐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立园等知名旅游景点,但旅游开发却在相当长时间内成效欠佳。塘口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游客不多一来受交通不便影响,二来则是居住环境不佳,“环境跟不上,本地人都看不过去,何况是游客”。乡村要发展旅游产业,必须有美丽宜居的环境。在塘口镇从事多年乡村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李继津对此感触尤深。

3年前,李继津来到塘口旧墟——塘口镇曾经的商贸与行政中心所在地,与香港专业人士合作创办塘口空间,试图将香港社区活化经验引进到塘口镇,在这片旧墟上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遗产保育和社区营造。而彼时,李继津在旧墟看到的是荒废了的房屋、随处可见的垃圾以及一片凌乱的街道。

李继津回忆,他们在与地方政府接触之初,便提出改善乡村居住环境的希望。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不到两年时间,垃圾车进入各条村庄,村头等待焚烧的垃圾堆没了;河道干净了,水田里出现了白鹭和萤火虫;简陋的旱厕减少了,生活污废处理设施建了起来……“今年政府进行河污整治,原本打算用水泥固化河道,但我们从河道生态角度考虑提出了生态固坡的建议,得到政府采纳。”李继津说,地方政府在整治环境时会征询他们团队意见,他们也会参考过往香港的经验为社区改造出谋划策。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塘口旧墟引来更多人气,也帮助塘口空间累积起口碑。

集活动、讲座、展览和餐厅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中心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五金厂改造而成;上世纪90年代的钟表厂被改造成设施齐全的国际青年旅社;31亩传统农田换了种法,成为具备农耕体验、自然教育功能的可食用绿色景观;有手艺的村民给游客当起了师傅,村里的手工艺品被开发成文创产品……

在塘口旧墟,时间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田园的味道更加浓郁,只是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在更精细的保护与开发之下,它们是村民美好生活愿望的乐土,也是满足游客体验自然与怀旧情怀的“故园”。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7日 06 版)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