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钢筋为骨面作魂!华清学子赴‘中华面花之乡’解码建筑面花非遗密码

2025-07-28 08:36:0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延续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文化瑰宝,拓宽视野,深化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2025年7月1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巧手做花馍,指尖传非遗”实践团队,在司洁和马红燕两位老师引领下,踏上了被誉为“中华面花之乡”的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的旅程。怀着崇敬之心,拜访了当地的县级传承人——苗丽莉女士,共同开启了一次意义非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据历史文献记载,阿寿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魏时期,当时这里建有万寿殿,后来在唐代被改建为永寿宫,寓意着长寿与吉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起,阿寿村以其建筑面花技艺闻名遐迩,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每逢农历二月初二的传统庙会,数百种形态各异的面花作品汇聚于药王庙内,仿佛是一场视觉盛宴,散发着浓郁的麦香气息。从正月二十八开始,村民们便投入到紧张而又充满乐趣的创作之中,用灵巧的双手以钢筋为骨,将普通的面粉塑造成药王庙、药王亭以及各种精美的建筑造型。这些作品不仅作为祭品陈列在供桌上,还寄托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村民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了苗丽莉女士的花馍作坊。在这里,他们亲眼见到了气势磅礴的药王庙、精致典雅的药王亭、飞檐翘角的排楼等,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雕刻,一些重要部位进行了彩绘,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特别是那座药王庙门排楼,其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屋脊之上,灵动的小鸟似乎随时准备振翅高飞;而那两只威武雄壮的石狮子,则蹲踞两侧,守护着这座神圣之地。此外,墙上镶嵌的各种花卉图案更是栩栩如生,尤其是以白面塑造的梨花,洁白无瑕、清新脱俗,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之美。当听到苗丽莉女士深情地说道:“我就是面花,面花就是我的生命。”这句话时,每一位实践团的同学都被深深触动了。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非遗传承人对面花艺术那份融入生命的执着热爱。


此次阿寿村之行,让实践团员收获了难忘且宝贵的体验与深刻的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关键一环。实践团队深入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通过实地考察与传承人对话,不仅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面花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匠心精神,更积极探索了一条高校助力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供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巧手捏花馍,指尖传非遗”中华文化传承实践)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