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西安理工大学因特而胜 以产促兴实践队鄠邑区实践——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2025-07-27 16:07:2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寻新型农村社区在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实践路径,2025年7月6日,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因特而胜 以产促兴实践队在指导教师鲁君、带队教师王梦的带领下,奔赴西安市鄠邑区西涝峪口村与胡家庄村,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

西涝峪口调研产业现状,激活发展动能

聚焦产业现状,探寻发展困局

抵达西涝峪口村后,实践队首先与村支书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展开座谈。据介绍,该村葡萄种植产业受气候变化、病虫害影响等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蜂蜜产业销路受限;民宿产业受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客流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队员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下这些问题,深刻感受到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座谈会后,实践队与西涝峪口村举行挂牌签约仪式,双方正式确立长期合作关系,旨在通过高校智力支持与基层实践需求的精准对接,共同探索产业升级、品牌打造的有效路径,为乡村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队员们深知,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邂逅特色茶馆,品味乡村新韵

签约仪式结束后,队员们来到了村里的特色茶馆。这座茶馆,以“保留乡村肌理、融入现代美学”为理念,将关中传统民居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有机融合。灰瓦土墙延续乡土风貌,休闲庭院和嬉水池则增添现代休闲功能,形成独特的乡村休闲空间。

茶馆内,一座上世纪60年代的窑洞经保护性修复后得以留存,内部保留黄土原貌,搭配古朴木桌与现代照明设施,既彰显历史厚重感,又满足现代使用需求。队员们在此体验了以当地食材为主的特色火锅,在传统窑洞空间中,感受农耕文明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融合。



追溯历史记忆,传承文化根脉

离开茶馆后,实践队前往村内小学遗址。该遗址始建于上世纪中期,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虽然建筑已经破败,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热闹与活力。斑驳的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褪色的标语和孩子们的涂鸦;破旧的教室里,桌椅摆放整齐,仿佛还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斑驳的墙面、留存的课桌椅等实物,仍清晰记录着村庄的教育发展史。

村支书表示,遗址承载着几代村民的集体记忆,是乡村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目前正计划通过保护性修缮,将其改造为乡村记忆馆。队员们仔细参观每一间教室、每一处角落,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画面,并结合相关知识提出“修旧如旧”的保护建议,助力乡村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他们深刻意识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更要重视文化传承,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和文化得以延续。



走进民宿农场,体验生态农耕

当日下午,队员们来到村子具有代表性的民宿。民宿隐于乡村民居之中,在原有老屋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与村落融为一体、烟火十足,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格局风貌,为人们留下了古朴宁静的关中小院乡愁记忆。民宿与村集体合作打造生态农场,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养殖鸡、鹅等家禽,种植西红柿、黄瓜、豆角等时令蔬菜,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踏入采摘园,入目便是井然有序的种植区域,不见一丝杂乱。一排排整齐的高架栽培槽里,嫩绿的蔬菜和饱满的果实肆意生长,展现着蓬勃的生命力,它们远离土地的束缚,在富含养分的基质中扎根,开启别样的生长旅程,这便是无土栽培技术带来的神奇变革。园区内,传感器星罗棋布,它们时刻监测着土壤的湿度、温度、养分含量以及空气的湿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被实时传输到智能控制系统中,经过精密的分析运算,系统便能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精准地调控灌溉、施肥以及遮阳、补光等环节。

在农场负责人的引导下,队员们参与蔬菜采摘实践。通过辨识蔬菜成熟度、学习科学采摘方法,切身感受生态农业的种植理念。据介绍,农场产出的食材除供应民宿餐饮外,还通过“认养”“直供”等模式对接城市市场,既保障品质,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胡家庄村:回望发展历程,践行红色宣讲

感悟发展历程,解析转型路径

下午,实践队抵达胡家庄村,在村史馆集中观看村庄发展历史纪录片。该片系统梳理了胡家庄村从传统种植业向特色产业转型的历程:早年通过种植玫瑰并加工香水、利用葡萄资源酿造葡萄酒,逐步探索出“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村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胡家庄村正在用行动抓住发展机遇,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探索出适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都市农业+乡村旅游+数字康养”发展之路。



开展红色宣讲,凝聚奋进力量

为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队员们在村内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结合胡家庄村产业转型成果,队员们向村民解读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在基层的实践成效,讲述红色文化对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的激励作用。宣讲过程中,队员们与村民互动交流,解答政策疑问,并通过红色故事分享、党史知识问答等形式,增强村民对乡村发展的信心与认同。村民们表示,宣讲内容贴近实际,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



此次鄠邑区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西涝峪口村与胡家庄村,通过座谈调研、实地探访、实践体验、合作签约等形式,全面了解乡村产业发展困境与文化传承需求。从产业帮扶到文化保护,从理论宣讲到实践互动,实践队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建引领、需求导向、服务为先”的实践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进合作项目,深化校地联动,以专业所长助力乡村产业升级与文化繁荣,让青春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西安理工大学因特而胜 以产促兴实践队:王若彤 简洪逍 秦一涵 杨静珂 张莹 姚晓雪 韩羽

指导教师:鲁君

带队教师:王梦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