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了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2025年7月22日,安徽财经大学的浮云游子团队走进洼张村圣远葡萄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实践活动,通过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察看产业运营模式,为推动当地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收集一线情况、凝聚发展思路。
走进基地:葡萄满园映眼帘
踏入圣远葡萄种植基地,连片的葡萄大棚映入眼帘,棚内藤蔓交织,串串饱满的葡萄垂挂其间,有紫如玛瑙的美人指,绿似翡翠的阳光玫瑰,还有颗粒紧凑的奇妙无核,色泽诱人,果香弥漫。据基地负责人张涛介绍:“目前园内种植着近十个优质葡萄品种,从6月起,不同品种错峰成熟,采摘期可一直延续到10月,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种植基地里的美人指葡萄
绿色种植:科学理念育佳果
在种植技术方面,圣远葡萄种植基地始终秉持绿色、科学的理念。为保证葡萄品质,园里坚持施用农家有机发酵肥,从源头上改良土壤,增强葡萄树的生长活力。病虫害防治也以物理和生物手段为主,如悬挂粘虫板诱捕害虫,释放天敌昆虫维持生态平衡,全程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确保产出的葡萄绿色健康、口感纯正,这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亮点。
多元模式,产业融合促发展
随着交流的深入,团队了解到圣远葡萄种植基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种植园,更构建起一套成熟的产业模式。一方面,因其靠近市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大力发展采摘体验项目,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众多市民前来体验采摘乐趣,门票与采摘收入相当可观;另一方面,基地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除了采摘,还与周边水果店、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将新鲜葡萄直供市场,保证稳定的销量。同时,为了延长产业链,基地正在探索葡萄初加工领域,计划开发葡萄干、葡萄汁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负责人向队员讲解葡萄种植情况
产业赋能,村民增收笑开颜
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葡萄园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日常的葡萄种植管护,到采摘季的采收、分拣、包装,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像村民李大叔,以前农闲时无所事事,如今在葡萄园务工,每年增收近2万元。在圣远葡萄种植基地的带动下,洼张村及周边越来越多农户投身葡萄种植,逐渐形成规模效应,葡萄产业成为推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队员参观种植基地
直面问题,共商良策谋新篇
然而,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例如,品牌建设仍有不足,虽然葡萄品质过硬,但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缺乏统一的品牌包装与宣传推广,导致产品议价能力不高;冷链物流配套不完善,新鲜葡萄保鲜期短,难以远距离运输,限制了市场拓展范围;技术创新方面,面对一些新型病虫害和种植难题,缺乏专业技术团队及时提供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浮云游子”团队与基地负责人及当地农户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建议。在品牌建设上,打造统一品牌形象,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推广,举办葡萄文化节等线下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冷链物流方面,政府与企业合作,完善冷链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拓宽销售半径;技术创新层面,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提升种植户技术水平。
队员在大棚中对农民进行访谈
此次对洼张村圣远葡萄种植基地的调研,让我们看到特色农业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也明晰了前行路上的挑战。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技术水平,洼张村的葡萄产业必将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坚实依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图为团队成员与葡萄园基地负责人合影
(作者:梁柯 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