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15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蒲公英的约定”志愿服务团赴睢宁县官一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一老一小”精准服务,为社区注入青春活力。
多维赋能:从课业辅导到生命教育的立体课堂
活动筹备期间,志愿者们通过文献搜索和实地走访调研,精心设计《留守儿童成长需求调查问卷》。“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样的活动?”“老人家最需要哪些帮助?”带着这些问题,队员们认真记录每一条建议,最终打磨出集“课业辅导、急救培训、科学实验、手工实践、乐舞艺术、心理沙盘、消防科普”多维课程体系。
在红十字会专业指导下,志愿者们创新教学形式,将急救知识融入情景剧场;通过“急救小超人”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在欢笑声中掌握心肺复苏的规范动作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时,团队自主编制的《家庭安全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的居家用电、户外避险、消防科普等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懂的内容。
特别设计的“情绪四重奏”心理辅导体系成效显著:心灵树洞收集心事30余份,绘画课通过色彩与线条的碰撞引导孩子们表达内心情感,植物拓染让20种花草变身疗愈素材;“压力转化实验室”里,孩子们则将写满心事的蓝色纸条折成小船,通过“转化仪式”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能量......
服务延伸:从儿童关怀到社区治理的暖心接力
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开展“一老一小”暖心家访,用专业服务搭建爱的桥梁。在儿童家里,他们细致记录成长经历,分析性格特点,为家长提供亲子沟通指南和情绪管理卡片等实用工具;走进空巢老人家中,他们一边测量血压、闲话家常,一边帮忙整理房间,用贴心的陪伴驱散孤独。从儿童心理辅导到老人健康关怀,志愿者们的暖心举动正在织就一张覆盖全社区的关爱网络......
青春答卷:这场双向奔赴的爱永不落幕
孩子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在社区回荡,老人们眼角的笑纹里盛满欣慰;十天来,志愿者们用专业知识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以青春热情为空巢老人送去温暖。这场跨越年龄的双向奔赴,让爱的种子在官一社区生根发芽。正如官一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坤所说:“这些大学生用专业和热情点燃了社区活力,他们的付出正在产生持续的涟漪效应。”
此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500小时,惠及社区儿童及居民200余人,通过“家校社”联动模式辐射影响500余户家庭。今后,“蒲公英的约定”志愿者服务团将持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发展,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闪闪发光。
(文/范迎、陆汇;图/潘冠宇、娄婷;来源:“蒲公英的约定”志愿者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