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上班族常常面临下班时家门口的社区卫生站已关门,糖尿病患者为了测空腹血糖往往要饿着肚子等很久。然而,芝兰社区的居民却多了一份安心。
自2024年起,芝兰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出“早晚弹性服务”,每周二晚上延长至19点30分下班,每周五提前至早7点,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测量血糖服务,用“错峰服务”切实解决居民就医难题。而在这背后,更有一位家庭医生晚上驱车20多公里21点左右才到家的坚持。
“晚三小时”让上班族不再“看病难”
“以前下班赶过来,服务站已经关门了,只能去离家远的大医院看病。”家住新碶街道芝兰社区的张阿姨感慨道,现在,每周二的延时服务让她下班后也能顺利配药、复诊。
延时服务推出后,周二晚间的门诊量显著增加,不少年轻居民利用这段时间咨询健康问题,服务站还顺势推出“健康夜话”小课堂,在候诊时普及养生知识。居民李阿姨笑着说:“现在看病不耽误接孩子,还能学点健康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下班族来芝兰卫生服务站复诊)
“早一小时”让糖尿病患者少挨饿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测血糖是个“煎熬”的过程。以往,服务站8点开诊,许多老人不得不饿着肚子等到检测结束才能吃早餐,容易引发低血糖。为此,服务站专门在周五早上提前1小时为糖尿病患者设立“绿色通道”,让患者尽早完成空腹血糖检测。
“现在7点就能测血糖,测完刚好回家吃早饭,不用硬扛着。”75岁的糖尿病患者陈奶奶满意地说。这一小小的调整,让社区里的“糖友”们不再因长时间空腹而头晕乏力,健康管理更加科学、人性化。
20多公里的坚持:一位家庭医生的暖心承诺
为了确保周五早上7点准时到服务站,家庭医生陈科红至少需要提前1小时出发,驱车20多公里,从春晓街道的家赶到卫生服务站,无论是寒冬清晨的浓雾,还是夏日突降的暴雨,他从未迟到。
“糖尿病患者饿着肚子等,可能会低血糖,我们必须准时。”陈科红说,为了避免雨天大堵车,每到下雨天,他都6点不到就出门了,确保弹性服务“不缩水”。居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有的甚至特意带来自家种的蔬菜表示感谢。
一年以来,已有300余人次享受到芝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弹性服务,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更传递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温度,让医疗服务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里。(王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