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有馆,名曰紫菱。室有榕树,窗下书灯。十年风雨,一度飘零。虽有名声远播,奈何经营凋零。书架蒙尘,空有墨香难续;大门半掩,唯剩秋虫孤鸣。
幸有胡公,临危上任。一肩扛起破落馆,双手捧出赤子心。委曲求全讲好话,四处奔走筹资金。清旧书、换新灯,修桌椅、扫门庭。白发老者叹不易,稚子欢呼又开门。春来燕子归巢日,架上书香不染尘。
李公继任,不改初心。笑说“前人栽树后人荫”,誓言“书香不断代代新”。添电脑,连网络,旧书新潮两相和;办讲座,邀名家,老人孩童皆欢欣。络绎不绝慕名客,座无虚席学子勤。一方天地藏文脉,四季灯火暖人心。
嗟乎!寻常社区,两位书记。无惊天动地之举,有细水长流之谊。修的是漏雨屋,守的是文化根。莫道芝麻小官,能扛千钧担;休言破旧书馆,可传万卷魂。但看今朝——白发翁妪笑谈古今事,黄口小儿争诵圣贤文。此间灯火长明处,便是人间最美春。(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