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压舱石”,是攻坚克难的“利刃剑”,是凝聚民心的“强磁场”。在时代发展的滚滚浪潮中,作风建设犹如强劲的东风,推动着各项事业破浪前行。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还是在社会治理的第一线,亦或是在民生保障的最前沿,作风建设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风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定盘星”。回顾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铸就的铁的纪律作风,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展现的拼搏奉献作风,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当今时代,作风建设依然是事业发展的“定盘星”。
良好的作风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凝聚团队力量。一个作风过硬的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相反,如果作风松散、敷衍了事,就会陷入内耗和低效的困境,错失发展机遇。
直面问题,作风建设需“刮骨疗毒”。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作风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习惯于做表面文章,追求轰动效应,却忽视了实际效果;一些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导致群众办事难、办事慢。此外,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也未完全杜绝。个别干部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把精力放在个人私利上,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和民心的凝聚。因此,作风建设必须敢于直面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整治各种不良作风。
多管齐下,奏响作风建设“交响曲”。加强作风建设,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教育引导是基础,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廉政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制度建设是保障,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明确工作标准和流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作风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确保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监督问责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让我们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务实的作风,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以作风建设之“劲风”,吹响时代奋进“号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贺圈镇人民政府 马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