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全省残联组联工作视频会议上,天心区、雨湖区、资兴市、新化县作典型经验交流。新化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自康以《以志愿之光点亮残友幸福之路》为题分享交流志愿助残经验做法,其党建引领、公益赋能与制度保障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新化县残联以“党建引领+公益赋能+制度保障”为抓手,创新构建“残联主导、协会联动、社会参与”的志愿助残服务体系,打造了“集爱梅山”特色品牌。全县累计注册助残志愿者1800余人,年均开展服务活动120余场,惠及残疾人群体1.2万人次,2024年获评“全省助残志愿服务先进单位”。
在党建引领方面,新化县残联构建了“三级联动”志愿网络。组织体系“强基固本”,组建县志愿助残服务队,各乡镇成立分队,招募助残志愿者 1260 名,并注册成立全省首个县级“敬老助残协会”,吸纳机关干部、医护人员、非遗传承人等各界人士380余人加入,形成“县—镇—村”三级志愿服务网络。联合民政、卫健等部门建立对接平台,精准识别困难残疾人家庭,设计“一对一”志愿帮扶方案,实施“党员干部结对认亲”行动,落实“四个一”服务(每月一次走访、一次技能培训、一次生活照料、一次节日慰问)。
在公益赋能方面,新化县残联打造了“公益+”特色服务品牌。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打造“助残爱心驿站”,创新“时间银行”互助模式。实施“造血式”助残,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组建残疾人电商创业团队,带动残疾人增收。搭建志愿助残主阵地,新化县敬老助残协会组织开展大量志愿服务活动,涵盖多领域,受益残友达1800多人次,被评为 4A 社会组织。
在制度保障方面,培育可持续志愿服务生态,实施长效护航措施,建立“县残联实训基地 + 社会机构合作”模式,开设人工智能、盲人按摩、电商运营等10类技能课程,年均培训志愿者600余人次。制作微视频,举办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典型,将志愿服务纳入考核,给予社会组织、企业支持,明确每年5月为助残志愿服务月。
杨自康理事长表示,创新志愿助残模式,实现了从“输血式救助”到“造血式赋能”、从“碎片化服务”到“系统化治理”、从“政府独角戏”到“全社会共舞”的转变。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 + 公益赋能 + 制度保障”模式,推动助残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品牌化、常态化迈进,为全省残疾人友好型城市建设贡献更多新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