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紫菜‘丰’景绘就,乡村振兴‘添彩’” 实践队深入连云港市赣榆县下口村,对当地紫菜产业展开全面调研,旨在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成果丰硕,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调研过程丰富且深入。实践队依次来到下口村养殖船停泊处和养殖户家中、柘汪紫菜工业园区、新城交易中心、连云港赣榆华瑞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等售卖企业。
针对新兴的网络销售渠道,实践队调研了九里网络售卖电商,得知网络销售虽前景广阔,但面临产品展示不佳、物流成本高、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此外,实践队还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到政府对紫菜产业的大力支持和科学规划,以及政策落实和产业引导中需加强各方合作的现状。
最终,团队队员充分发挥创意,为紫菜产品设计了全新的外观包装。新包装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使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新包装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辨识度和吸引力,还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队员们通过精心的采访记录和专业的视频制作,将下口村紫菜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潜力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这些宣传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不仅提升了下口村紫菜产业的知名度,还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关注和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为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实践队的深入调研和针对性建议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了有力参考,推动了紫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与当地村民密切互动,向村民普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市场理念,提高了村民对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参与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紫菜‘丰’景绘就,乡村振兴‘添彩’” 实践活动,让实践队深切感受到,紫菜产业振兴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唯有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破解人才困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平衡生态与发展,以“精准滴灌”的政策润泽产业肌理,方能让这片蓝色海洋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正如村民在座谈会上所言:“我们不怕苦,就怕看不到希望。”而这希望,正孕育在产业振兴的破茧之路上。
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关注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贡献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下口村紫菜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乡村振兴描绘出更加绚丽的 “丰” 景。(徐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