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涟源:课后服务为山区寄宿制学校打造出一片崭新天地

2025-03-18 17:05:34    来源:基层网    访问:    

17074042945050372_75.png

3月17日,星期一,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涟源市湄江镇大江口中学。下午16:20,课后服务时间到了,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跑出教室,跑向操场、劳动基地------很快,校园里便热闹起来:打篮球的、练排球的、打乒乓球的,练跳远、练举重的,操场上人来人往喊声不绝;走廊上,跳绳组的男女同学正跳得欢;劳动小组的同学,则由老师带队,有的肩上扛着锄头,有的手里拿着砍刀,排着队走出校门,来到100米外的农基地,种菜的的种菜,开荒的开荒,一伙人干得热火朝天。

17075573698814479_75.png

这只是大江口中学课后活动的一个缩影。从这个学期开始,星期日到星期四的每个下午,学校都要开展课后服务,风雨无阻。学校制定出方案,将全校800多学生分为排球、篮球、跳绳、跳远、劳动等室外活动小组和英语口语、地理探索、道德讲堂、趣味数学、生化物实验、阅读与写作、传奇故事、信息技术等十多个室内活动小组。每天安排不同的班级实行室内与室外轮换。方案实施不到两个月,学生在校的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出教室,做阳光少年

大江口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是周日下午返校,周五下午回家,学校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前学生大多数时候都被关在教室里,天天是上课、读书,做作业-------学习生活紧张枯燥。学生们自嘲自己是“被关进笼子里的鸡”。学校也曾试着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但立即遭受到来自社会和家长多方面的巨大压力。

17080665418107295_75.png

2024年12月,涟源市教育局会同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和市监管局5家单位联合发文《关于印发〈涟源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学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制定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大江口中学在这个学期初即着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随即雷厉风行开始实施。这一下孩子们像飞出笼子的小鸟,一个个焕发出活泼天真的个性。他们都成了阳光少年,学习、生活状态来了个360°大转变。校园里一下子阳光灿烂、笑意洋溢,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状态投入了工作和学习之中。

因地制宜,打造体育、劳动两张品牌名片


17082110115874158_75.png


今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学生在校每天都要上一节体育课。对大江口中学来说,这可是“天赐良机”,因为学校不仅校园面积宽阔、体育场地基本齐全,而且有着开展体育活动的悠久传统,年年在涟源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都能取得骄人的业绩,被授予“优秀体育生源基地”的荣誉称号。学校充分利用原有的体育资源,在课后服务中首先主打体育牌。成立各种体育小组,加强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校体育队更是操场上的主角。劳动小组是大江口中学课后服务的另一大特色。大江口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75年的“五七”学校,与生产劳动相生相伴。上世纪90年代,学校曾短时期办过职业班。基于这些传统,学校在校园外100米的山冈上开辟了“大江口中学农基地”,给15个班级每个班划出了园地,学着种蔬菜谷物。每周两次的劳动机会,可让这些农家孩子们乐开了花。

停止内卷,让教育健康发展


17083103349277629_75.png


教育的内卷是近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如何把学生的眼光从死盯着学业成绩上走开,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大江口中学积极开展课后服务,着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课堂,让课本知识和大自然常识相结合。劳动中,负责带队的是生物老师,结合植物的生长,给学生讲述作物为什么要除草施肥、怎样剪枝才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同学们听了后,增长了科学知识,锻炼了劳动能力,让新世纪的这一代农村孩子回归本性姓一回真正的“农”。

17084829387644327_75.png

短短两个月课后服务的开展,使许多像大江口中学一样的农村学校发生了可喜的改变。提起课后服务,孩子们脸上立刻就神采飞扬。九年级的吴晨同学报名参加了跳绳组,每次活动都自始至终乐此不疲。笔者问她,作为一个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学生,中考又迫在眉睫,不觉得课后服务活动影响她的学习吗?文静的她微微一笑:“不啊。参加课后服务活动能够让我从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使学习效率更高。再说,体育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通过课后服务锻炼也能提高中考成绩,两不耽误啊。”湄江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大江口中学校长龙宏腾告诉笔者:“学校当端正办学思想,继续搞好课后服务工作,让学生乐意,让家长满意,探索出一条更好的农村学校发展之路。”

供稿 | 聂志刚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