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伏羲桑梓映千秋 文明薪火照征程

2025-03-17 09:40:0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深情指出:“菏泽是伏羲桑梓,尧舜故里,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一生动论述唤醒了菏泽市沉睡千年的祖源文化基因。作为“中华祖源发祥地”的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以成阳故城、帝尧陵、雷泽寺等历史遗迹为根基,以“一带三园”文旅项目为载体,奋力奏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新篇章。

文明溯源:以“尧舜遗韵”为弦,铸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治理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是伏羲、尧舜的故里,境内有北辛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存及成阳故城等“活化石”。2008年,考古学家在成阳故城西墙底部发现7000年前的陶片,印证了《吕氏春秋》“尧葬谷林”的记载;2017年,中山夫人残碑的出土,进一步确认了帝尧陵的历史地位。伏羲创制八卦、教民渔猎、结绳记事,开启了中华文明最初的智慧之光;尧舜在此推行禅让制、制定礼仪、发展农耕,奠定了“民惟邦本”的政治伦理,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精神图腾。广大青年干部当以敬畏之心对待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借助文化历史根脉不断助推遗址保护,扎实筑牢中华文明在现代语境中的新生力量,奋力争做文化守护的“先锋队”。

德政传承:以“尧舜襟怀”为谱,奏响“士不可不弘毅”的治理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底气,党员干部则是文化传承重要的“桥梁”与“纽带”。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建立“祖源文化宣讲团”,组织党员干部进校园、进社区,生动讲述“尧舜传说”“雷泽神女”等故事;积极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邀请剪纸艺人、柳琴演奏家传授技艺;尧王寺村支书带领村民修复尧陵遗址;镇宣传委员全面策划“孝文化研学之旅”,镇村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共同构筑出祖源文化的璀璨星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守护文化根脉不仅关乎历史,更关乎未来。广大青年干部当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不负时代重托,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将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大同理想融入社会治理,真正实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美好愿景,努力成为薪火相传的“火炬手”。

文脉换新:以“尧舜智略”为曲,开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治理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文化传承需展现“破圈”而生的创新精神,“既坚守正道又与时俱进”正是文化永续发展的密钥。2016年以来,菏泽市胡集镇每年举办春秋两季“全球公祭尧舜禹大典”,吸引海内外宗亲逾10万人次;2020年首届中华伏羲祖源文化论坛的召开,扎实助推胡集镇祖源文化学术稳步发展;将尧舜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与服务细节,打造“青花瓷”“中国红”主题包间,充分展现尧帝精神新风貌;推动林下牡丹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建成“千亩樱花园”网红打卡地,文旅融合不断让历史“走”出来,让文化“活”起来。推动文化创新,广大青年干部要勇立潮头,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奋力做好传统文化的“守门人”,积极打造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点燃文明之火,全力做好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犹在耳畔:“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从伏羲渔猎到尧舜禅让,从成阳古城到徐河新韵,胡集镇以文化为笔、以实干为墨,绘就了一幅“古今辉映、文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画卷。广大青年干部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挖文化沃土、赓续精神血脉、激发创新活力,切实将文化文明的精神内核与现代治理体系深度融合,不断助推文化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胡集镇人民政府 周婧)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