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莫女士几年前购买了一份重疾险,近期因经济压力萌生退保念头。她在网上看到“代理退保”广告,声称可“全额退保”,便进行了点赞。对方便联系客户以“帮忙”为由,指导莫女士编造理由投诉保险公司后引导客户签署“咨询协议”,交付定金。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莫女士进行面谈,莫女士拒绝见面,后公司工作人员上门寻找客户,在与客户的交谈中发现有“代理退保”黑灰产的线索,耐心劝说莫女士勿信非法维权,并详细为其讲解保险条款内容,分析退保利弊。经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耐心介绍,莫女士才醒悟,愿意继续持有保单。
案例分析:
“代理退保”黑产利用消费者对保险条款不了解、贪图小利的心理,宣称“全额退保”“无损失退保”,实则通过恶意投诉、伪造证据等手段,违背诚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不仅侵占消费者正当的投诉维权渠道和资源,阻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有效沟通,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在“代理退保”黑产的诱导下,消费者可能面临财产损失和信息安全隐患:一是收取高额费用,以“手续费”“咨询费”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甚至诱导消费者贷款支付。二是泄露个人信息,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存在信息风险。
风险提示:
退保需谨慎:消费者如受蒙骗退保正常的保险合同,不仅丧失风险保障,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维权需理性: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可以直接向保险机构全国客服电话或当地保险机构投诉,主张民事权益。若消费者未能与保险机构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调解仍不能解决民事纠纷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国人寿宜宾市分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