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东兴区椑木镇红林村“网红村”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2025-03-13 21:51:2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红林村不断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村干部、党员、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确认并予以通报。其中,红林村榜上有名。

多元“造血” 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去年村集体各项经营性总收入超11万元。”村总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石廷洪介绍,今年村上将继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预计收入还会增长。

图片

图片

椑木镇东北部的红林村,是曾经的贫困村、问题村。村集体鱼塘、林场等长期闲置无人问津,为了把村集体经济搞起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量对策,张贴公示和广告寻求承包业主。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讨论,充分征求党员、村民意见,初步确定以建设“产业红林”为目标,创新承包经营模式,将闲置的村集体鱼塘、林场、荒地、闲置农房等设施整体打包盘活,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方式建设“红梓林汐”农文旅项目,打造集党建教育、研学旅行、农耕体验、民宿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态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机能。

图片

图片

“关键是村里有了产业,党组织有了力量,我们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村民李大爷说,前不久,村党支部又召集“两委”班子和党员骨干热热闹闹地商量起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黄辣丁养殖、柚子种植的事情,村集体有了思路、有了想法,小小的村庄在春天的映照下散发出勃勃的生机。

图片

图片

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红林村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统筹性作用,因地制宜,深耕农业发展,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发展方向,既守牢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两条底线,又实现了集体增收,群众共富的多赢发展。如今,全村无闲田、无闲人,全体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共建共享宜居宜业的新乡村干劲十足。

图片

图片

以法治之力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在自家宅基地上翻建房屋,需要邻居同意吗?”“别人借我钱好几年不还咋办?”“签劳动合同需要注意些啥?”……2月的一天,红林村村委会里格外热闹,村民们对土地流转合同的规范签订、邻里纠纷的法律界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起看看民法典是怎么说的吧。”石廷洪让大家打开手头的法治学习教材,“今天学这几个案例可能我们平时工作中都可能会遇到,大家学完讨论,还不清楚的回头去请教镇上司法所的同志。”红林村“两委”干部会前结合问题学法律制度,已经坚持了好几年。“作为村干部,更应该遵循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才能为全村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石廷洪说,法治乡村建设重点在于培育全民法治观念,要实现幸福红林的美好愿景,依法治村是村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图片

图片

“我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能辨别诈骗信息,天上永远不可能掉馅饼,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致富。”村民徐大爷坦言,去年有两次他差点上当受骗,多亏村干部经常宣讲法律知识,让他提高了警惕,免受钱财损失。如今,村里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宣传,红林村已逐渐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图片

图片

村委会办公室门口,就是红林村法治文化院坝,这是东兴区新建的法治文化阵地,以村“两委”院坝为基础,在不改变原有景观的前提下,注入大量法治元素,由法治名人名言走廊、民法典漫画墙、法治标语牌、中国结法治造型栏等组成,在宪法宣传周正式投入使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法治教育,增强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片

图片

村规民约“约” 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整洁宽敞的村道,白墙灰瓦的农房错落分布,房前院坝开阔平坦,微菜园里的蔬菜郁郁葱葱,错落有致的房屋映入眼帘,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村民们三五成群,或悠闲散步,或唠嗑家常,氛围和谐温馨……红林村坚持以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自治,推动乡村环境大幅改善,绘就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以前村里可不是这样,垃圾乱扔,杂草丛生,房前屋后堆满杂物,巷道邋遢杂乱。”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感慨万千。

这一变化得益于红林村推行的村规民约。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村委会召集党员、村干部多次召开会议,将房屋建设、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

村规民约的出台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大家自觉遵守规定,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垃圾,积极参与村庄绿化美化,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整之前到处都很乱,每家每户的柴、东西那些都比较乱,整了之后大家都放得比较整洁,马路上现在都整得很干净了。”村民刘婧说。

摒弃铺张浪费,倡导厚养薄葬,垃圾分类成为日常……这些贴近生活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它们不仅让村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和淳朴的民风。如今的红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村规民约“约”出了美丽乡村新画卷,也“约”出了村民的幸福新生活。

田园绿意盎然,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2023年,红林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内江市乡风文明示范村、内江市平安村等多项殊荣。红林村通过不断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统筹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工作,将乡土文化、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外在元素深度融入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全过程,巧妙做到“内外兼修”。一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铺开。(微东兴)

[责任编辑:邱英]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