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湖北省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配置与应用现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极限救援队深入调研武汉、宜昌、黄石等城市的AED发展情况。此次调研旨在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急救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月11日上午,调研小队在武汉市急救中心与中心负责人展开谈话。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市在AED配置方面走在前列。武汉市急救中心受市卫健委委托,全权统筹管理全市AED设备,并通过“武汉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实现AED地图查询功能,确保市民能够快速找到最近的AED设备。当前全市AED密度已达每10万人50台,虽然不及深圳、杭州等先行城市,但在长沙、合肥等同类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图为调研小队对武汉市急救中心负责人进行采访。供图 袁卓荣
随后,调研小队来到了宜昌市急救中心。宜昌市在湖北省AED发展中属于较高水平,由其急救中心统筹规划,区级卫健局配合宣传、投放与管理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宜昌市急救中心于2024年成立了20人左右的AED工作小组,并通过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累计培训人数达三千余人,覆盖了全市大部分社区居民。在这里,调研小队见到了部分市民自发在汽车内安装AED,称为“流动急救车”,这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
图为调研小队对宜昌市急救中心负责人进行采访。供图 李府隽
紧接着,调研小队历时11天,先后前往黄石,荆州,十堰等多个湖北省下属城市进行AED配置现状的调查,各地市在AED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有着多方协作宣传,多部门合理推进,社会募捐助力,发展“急救地图”小程序提供导航服务等各地特色,但各地所共有的资金短缺、信息共享不足、公众认知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图为调研小队与黄石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进行交流。供图 袁卓荣
图为调研小队与十堰市急救中心负责人进行访谈。供图 李府隽
调研小队在此次调研走访活动中,现场了解湖北省各地级市的AED配置推进模式和发展现状,以此分析判断湖北省AED方式现状在发展方面的优势与挑战。调研小队将基于此次调研成果,继续深入探讨湖北省AED配置模式的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在面对当今困境下,湖北省AED相关负责部门应当加强财政支持,统一管理平台以提高信息共享,加大公众培训力度,针对年轻人和农村地区尤其注重,推动立法强制规定配置标准,并鼓励社会捐赠与企业参与,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提升急救响应效率和全民急救素养。
图为调研小队与恩施州急救中心及卫建委负责人合影。供图 李府隽
通过不断优化AED配置与管理与提升公众急救意识“双管齐下”,湖北省有望在“黄金四分钟”内为更多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真正实现从“硬件+软件”的同步覆盖,迈向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李府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