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双碳”目标进入关键攻坚期,民航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其绿色发展路径备受关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作为全球客货运量领先的航空枢纽,不仅在规模上迈向“全球最大单体机场”,更以“绿色机场”建设为核心,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航碳减排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深入了解白云机场在“碳中和”发展下的现状与对策,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
2月15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深入白云机场企业,以调研的方式对群众,机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他们穿梭在机场的各个区域,从停机坪到航站楼,实地考察机场对于碳中和贡献的实施情况。
在航站楼的实地考察中,学生们看到了绿色建筑的魅力。T2航站楼采用光伏发电、雨水回用等先进技术,获“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T1航站楼改造则从结构材料到智能系统全面升级,年综合能耗下降6.86%。三期扩建工程更将绿色理念融入设计,目标建成全球领先的低碳枢纽。工作人员介绍说,绿色建筑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还能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图为T2航站楼屋顶的特殊“蛇皮”布材料及独特结构)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是白云机场的一大特色。学生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机场积极响应国家《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和民航局“十五五”绿色规划,将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列为重点,试点“地沟油制航油”技术,推动航空煤油替代。同时,配合广州市出租车长短途分离政策,减少无效碳排放,投诉率下降93%。
跨主体协同减排机制也是白云机场的重要举措。机场与航司、驻场单位、商户及旅客形成“减排共同体”。通过“蓝天保卫战”联合工作组,协调南航等14家单位,实现车辆尾气100%达标;联合地方政府推进安置区光伏项目,如光伏车棚,打造“产城融合”低碳社区。
作为中国内地首个获得国际机场碳排放三级认证的机场,白云机场将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结合。引入ACI(国际机场协会)认证体系,同时独创“五位一体”管理体系(能源、环境、碳排、安全、质量),为全球机场提供“中国方案”。
通过这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学生对白云机场在“碳中和”发展下的现状与对策有了全面的了解。白云机场的实践证明,民航业碳中和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技术、政策、协同机制的系统工程。在“十四五”深入攻坚与“十五五”巩固拓展的规划下,这座“绿色标杆”正以中国智慧,为民航业迈向“零碳未来”书写新篇章。学生们也表示,这次调研让他们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他们为绿色民航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李堪淑 摄影:李堪淑 冯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