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传承改革基因 探寻家训密码——安财学子在小岗村开展家风文化调研

2025-02-17 14:57:0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红手印拓片见证改革初心,“一诺千金”匾额镌刻诚信精神。1月13-14日,安徽财经大学凤栖家韵实践队走进“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凤阳县小岗村,开展“我的家·故事”主题调研。这支由牛欢老师带领的6人学生团队,通过入户访谈、实地考察、专题研讨等方式,解开这个传奇村庄的家风传承密码,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一)红手印里看传承

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凭借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壮举,誉满华夏。四十载风雨兼程,自1978年起,小岗村历经沧桑巨变,村民福祉日益增加,乡村风貌焕然新生。从昔日“大包干”的创举,到今朝乡村振兴的征途,小岗村始终屹立农村改革潮头,引领前行。

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的家风家训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显得尤为珍贵。团队成员朱黎媛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调研,探寻小岗村家风家训对个人成长、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的深远影响,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1月13日,团队成员深入村民家中,聆听了一则则关于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的家风家训故事。在对严立华之子严先生的访谈时,团队看到了他家中1978年“大包干”契约的复印件,了解了其父与另外17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经历。泛黄的纸页上,18个鲜红的指印依然清晰可见。队员围坐在八仙桌旁,聆听这位改革先锋的后人讲述父辈们"敢为天下先"的故事,被那种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深深感染,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团队成员在小岗村亲历的一幕幕历史画面,饱览了40年的沧桑巨变,感悟到了村民在改革开放时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小岗村优良家风家训的具象体现。正所谓,没有传承至今的深厚家风家训,便不会有如此宝贵的创新精神得以绵延。

(二) 老物件中寻根脉

1月14日,团队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严氏祠堂,队员穿梭在一件件见证历史的陈列品之间,细细品味着40年来传承下来的根脉与文化。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力图从这些老物件中找到其蕴含的历史内涵,用心去解读每一个细节背后的故事。看着18个“红手印”,仿佛能切身感受到当年激动人心的场面,这不仅是历史的重现,更是家风家训中勇气与担当的生动体现;亲见村民家中高悬的“一诺千金”牌匾,不仅是当年承诺的印迹,更是对诚信为本家风家训的传承。这块牌匾的存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秉持诚信为本的信念。

(三) 新实践中话振兴

交流心得体会后,团队针对小岗村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家风家训在经济发展、家庭和谐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团队成员赵慧敏表示:“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家风家训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价值观、推动家庭和谐以及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小岗村家风家训的深厚底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小岗村的家风家训不仅没有遗失,反而在时代的洗礼下愈发闪耀出光辉。这些家风家训,不仅成为小岗村人的精神支柱,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奋斗。

经过这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挖掘了小岗村的家风家训文化,认识到其在塑造村民价值观、促进家庭和谐以及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凤栖家韵实践队将继续关注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发展,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家风家训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目标。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