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看病贵”,创新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活动,帮助群众节省挂号费,有效减轻就医负担;
聚焦群众“看病远”,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家门口”也能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聚焦群众“看病难”,加快推进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新投用内江市中医医院新区内科大楼,开工建设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
极不平凡的2024年,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内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内江市卫健委”)团结带领全市卫健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强医利民行动,着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紧盯民生实事 改善就医体验
让群众就医“烦心事”变成“宽心事”,切实办好卫健领域民生实事。
近日,市民黄先生来到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室,进行初诊,医生给了他一张“三日内复诊预约申请单”。之后,他拿着单子在导医台办理手续,就可以拿复诊号了。“这个‘一次挂号管三天’政策特别好,很方便,省去了挂号费。”黄先生为这项工作点赞。
“所谓‘一次挂号管三天’,简单来说,就是三天内,患者挂号就诊后,检验、检查结果若当天未出,可凭首诊医生出具的复诊预约单,到导医台办理免挂号费手续。”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赖成虹介绍,医院针对就诊当日不能完成检查检验项目,或者当日检查检验结果出具在门诊时段结束后需要再次在同一科室进行复诊的患者,全面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
“这项服务既保障了门诊患者就医连续性,又切实提升了患者看病就医体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内江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活动。
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不仅于此。
2024年,全市卫健系统持续推行“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成共享调研平台。
“比如说,群众在自贡做了胸部CT或者化验了血,再到内江的公立医院看病,只要符合互认标准的,内江医院就不会再让群众做同样的检查;同样的,如果群众在县级医院做了检查,到市级医院看病,也可以享受这样的政策。”内江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此外,为解决上班、上学等人群在工作日就诊不便的问题,内江还在11家三级医院常态化开设午间门诊、夜间门诊,方便上班、上学人群看病就医。同时,在三级医院设置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导医、咨询、入院、投诉等一体化服务,让患者少跑路。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患者可以按照自己预约的时间到医院,有效解决群众“挂号难、排队长、等候久”的问题,内江两项预约开展率均达到100%,排名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创新推出“预住院”服务试点,患者在“预住院”期间可完成术前检查,不收取床位费、护理费、诊查费等,入院后即可安排手术,实现了为患者省时、省力、省钱的目标。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好就医”“就好医”。
“从资中县龙结镇卫生院到县人民医院直接做手术,节省了40多分钟的时间,转运得十分及时,否则后果不敢想象!”2024年11月,在资中县人民医院心内科,59岁的夏大爷对前来查房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郭武松连连感谢。
“这是3天前从龙结分院转上来的一名患者。他发病之后到卫生院就诊,做了心电图传到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然后二级急救站立刻启动程序,将患者快速送往了总院。”郭武松说,从患者到达医院大门到疏通堵塞血管仅用30分钟,跳过了急诊室,直接在介入室对患者进行救治,减少了就诊程序,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
这样的服务,其实得益于内江市正在全面推进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工作。
资中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3年5月起,该县在全市率先筹备医共体建设工作,组建了“县人民医院+13个镇卫生院”“县中医医院+9个镇卫生院”2个紧密型医共体,并于当年9月26日正式运行。一年多来,医疗服务一体化,打通了优质医疗资源走进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内江市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市医共体均已制定建设实施方案、人员下沉方案和绩效考核方案,并建成十大管理中心,影像和检验资源共享中心覆盖5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内江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卫健系统不断健全总医院“下沉资源”、分院“上派学习”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效快捷的优质医疗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内江还积极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2024年申报创建5家次中心,累计已建成14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社区医院和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创建,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标准,其中15家达推荐标准,现已建成8个社区医院、4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
5G赋能“智慧医疗”
互联网医院让就医更便捷
“请记清楚喔,每天需要消两次毒。”2024年9月,在内江市市中区城东街道新建村社区,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网约护士”段凤为卧床老人邓婆婆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时提醒道。邓婆婆的家属通过线上下单,请“网约护士”来为邓婆婆护理。
组建“网约护士”团队解决居家护理不便难题,是内江市卫健系统运用“互联网+”,打通群众看病就医堵点、难点,整体提升医疗服务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的有力举措之一。
2024年3月起,内江市先后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培训考核遴选出165名具备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相关专科岗位的护理骨干,组建“网约护士”队伍,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方式,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优质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
“现推出有‘中医理疗’‘PICC维护’‘小儿推拿’‘留置尿管护理’等22个群众需求迫切的护理项目。”内江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内江“网约护士”群众满意度达100%。
“互联网+”赋能“智慧医疗”,让群众就医更便捷,内江还有新举措。
搭建市级5G智慧医学影像大数据平台,提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多级远程诊断服务,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医学检查影像和检查结果集中存储、共享调阅。建设4个县区级远程心电中心,接入基层医疗机构60余家。
积极推进人工智能(AI)在卫生健康行业应用,全市1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肺结节、肋骨骨折等5个病种影像AI辅助诊断。东兴区基于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嵌入人工智能AI服务,集6000余个病种的知识库融入中医、西医临床诊疗全流程,为基层医生提供临床辅助诊断,平均诊断节省5分钟以上。
统筹集约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放平台,连通省健康档案云平台系统,建立居民电子健康开放档案300余万份,有序向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开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层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客户端查询本人健康信息。
推动中医药“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
2024年8月,一则喜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传来,两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经安全性评估,将天冬等4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据悉,天冬在四川的主要产区在内江市,内江天冬是川产86种道地药材之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内江市东兴区目前建有超50个天冬种植基地,种植天冬超5万亩,约占全国天冬种植总面积的60%,成功开发出全省第一个天冬新品种“川冬1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天冬之乡”。
“此次天冬正式进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意味着内江天冬产业发展道路将更加宽广,发展活力将更加强劲,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萃取物、药品、日用化妆品和保健品开发而言,天冬食品开发具有周期短、成本低、门类广,审批程序少、原料消耗量大、市场接受度高等显著特点,可快速将开发产品转化为流通商品,有利于整个天冬产业体量的大幅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把天冬产业发展重心由一产向二产、三产倾斜,努力做好产业发展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加大天冬产品研发力度,协助企业打开销路、抢占市场,推动产品开发向经济效益快速转化,加快打造百亿天冬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天冬为代表,内江着力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规范化发展,目前全市天冬、佛手、枳壳等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中医药综合产值约12亿元。成功引进、培育中医药全产业链企业6家,研发天冬洗护、日化、药膳、茶饮等大健康产品70余种;全市生产院内制剂17种,总产值1640.42万元;丹芪通络胶囊等12种院内制剂纳入内江市独特医疗资源共享项目,并实现全市共享。
聚焦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内江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市中医医院康复科、骨伤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市中区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成功申报首批全省西医医师学习中医知识培训基地。
持续开展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目前全市5家医疗机构同步施行,共收治中医八类骨伤科优势病种病例951例,同比增加8.56%;按病种对应的西医手术治疗测算总医疗费用减少975.18万元,下降62.91%。
扎实推进中医药非遗传承保护,首个国家级非遗——四川省李仲愚杵针经典传承中心、张洪春全国名中医工作室相继落户内江市中医医院,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名。
“下一步,内江将积极融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围绕‘中医药强市’目标,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内江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外引内培”卫健人才
更好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2024年10月,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住院部,53岁的患者黄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出院。一周前,她因腰椎管狭窄在该院接受了微创手术,术后恢复理想。“我听说医院来了个博士,擅长骨科微创手术,所以特意从其他医院转过来。”黄女士庆幸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黄女士口中的“博士”,是脊柱专业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骨科博士、成都医学院兼职教授王太平。2024年9月,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通过柔性引才方式,成立了王太平博士工作室。现在,王太平每周都有一天时间,来到市中区人民医院坐诊,带领骨科医生查房、做手术,服务患者看病就医,帮助科室培养人才。
重点医学博士培育引进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重要依托。内江市卫健委深入开展医学博士引进集聚三年行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高层次医学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为医学人才创造良好发展平台。
在内江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全市制定了《内江市医学博士引进集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内江市卫生健康重点人才库建设实施方案》,划拨30万元设立人才引进培养专项激励金,对完成博士引进工作的医院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市直属三甲医院已签约12名博士;全市卫健系统共引进专业人才66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15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37名。
高端专业人才加快引进,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内江市东兴区引进的首位医学博士,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徐波于2024年初入职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在徐波博士的带领下,东兴区人民医院先后引进了多项市内领先技术,如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ERCP下胆胰直视系统治疗复杂胆管结石、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这些技术不仅极大提升了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更为患者带来了先进、高效的治疗手段。
就在不久前,徐波博士带领技术团队完成了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看似普通的一个手术,但因患者系70多岁的老人,且患有肝硬化、脾亢、血小板减少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系数大。患者曾辗转多家医院但未能得到有效救治。徐波博士在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后,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并成功实施了手术,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评价。
人才既要引进,也要重视培育。2024年,内江市卫健委还积极开展住院医师、护士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共招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14名、护士规范化培训学员59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8名,2024年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首考通过率创造了五年以来最好水平。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2024年,内江市卫健委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7个,加快实施一批强基层、补短板、管长远、利大局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以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赋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内江市中医医院新内科大楼正式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764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359.96平方米。新内科大楼的投用,使医院开放床位达到715张,血透床位增加80张,功能性用房更加完善,医院布局更加合理,患者就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2024年11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及其附属工程项目顺利开工。项目设置床位560张,功能包含放疗、内镜、手术及住院护理等,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2024年12月,备受市民群众关注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也已正式启动,项目包括住院楼、感染楼、直线加速器机房等,设计床位960张,建筑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计划2027年建成使用,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内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群众健康所需,就是健康服务所为。从引进高端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服务“软实力”,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卫健事业“硬支撑”,从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到有效满足群众“好就医”“就好医”,回眸2024年,内江卫生健康事业浓墨重彩、可圈可点,“健康内江”推进硕果频出,可感可触。
秉持如磐初心,护佑群众健康。新的一年,内江市卫健委将继续团结带领全市卫健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化党建引领强医利民行动“一个牵引”,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重点项目和法治建设“三个保障”,聚焦“三医”改革、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四大领域”,提升医疗服务、人口发展服务、中医药服务、智慧医疗和全民健康“五个水平”,让广大群众更好享有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奋力书写健康内江建设新篇章。(来源:四川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