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厦门国际电影科技与虚拟体验展暨国际电影游戏IP交易展在厦门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内容商、后期制作公司、电影公司在论坛上分享行业技术,交流创作经验。在活动间隙,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北京艾沃次世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国福,谈关于当下电影工业的一些新技术以及未来国产影片在特效方面的新动向。
2017年,艾沃次世代花了三年半时间自主研发的混合现实平台投放市场,可以对影视作品提供前期实时预演、现场虚拟实拍、后期实时预演等服务。2018年4月,该公司为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设计了后期实时预演,在40天的时间内把所有外星人和猴子数字表演的412个镜头做完。2018年8月,该公司又与其他国内顶级视效公司一起联合完成了奇幻新片《刺杀小说家》(《绣春刀》系列导演路阳执导,董子健、杨幂等主演)全片的前期实时预演,整部片子使用虚拟拍摄技术,花了40天时间,完成了50分钟的重场戏实时预演片段。用导演路阳的话说,第一次用中国本土化的团队,看到了工业化流程的希望。
A 预演
工业化特效的必需环节
不像《疯狂的外星人》在杀青之后才找到艾沃次世代做后期实时预演,2018年初,路阳导演在《刺杀小说家》主创团队刚搭建起来的时候,就找到了艾沃次世代要做前期实时预演。《刺杀小说家》中有大量的场景和生物需要特效来完成,导演路阳在筹备这个项目时,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要用一个工业化的标准完整地制作这部影片,而前期预演是工业化标准流程中避不开的环节。国福和团队为了取得导演信任,按照导演指定的一些测试任务,差不多做了一个月的前期测试,导演满意之后,包括美术、动作导演、摄影师、特效等在内的整个主创团队,以及艾沃次世代的制作和技术团队一起进驻到华夏幸福影视小镇1300多平米的7号棚,开始正式的实时预演。
B 成本
节省投入,改进创作
在前期的实时预演中,主演是没有参与的,因为剧组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所有主演叫过来拍一遍,做个样片,代价太大。不过,国福和团队会提前加载全部主演的数字化替身,让动作演员穿着动作捕捉服在现场表演,用虚拟摄影机拍摄,这时导演就能在监视器的画面中看到数字化的演员在实时表演。这种预演的好处是摄影师和导演都能随时参与创作,调整镜头以及演员的表演细节。
整个前期的预演从2018年8月初,一直进行到9月中旬,有40天时间,素材量1200多分钟,每天差不多有30分钟的预演量。国福对这个数字做了一个对比,以往靠纯手工在电脑上做前期的预演,五六十人的预演团队一天差不多也就做5分钟的预演动画。而现在运用的混合现实的拍摄技术在人力、时间都节省了大量成本。
C 功能
预演相当于拍摄说明书
国福说,预演就像拍正片之前做出来的一个动画版小样,导演拿着小样给投资人看,提前将自己的镜头调度、叙事、节奏等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吃一颗定心丸。路阳导演从前期预演的1200分钟素材里剪辑出50分钟的重场戏,给出品方华策影视看,2018年10月影片正式在青岛东方影都开机。
而对于电影主创来说,前期预演相当于现场的一个生产手册。电影开机演员就位之后,根据前期预演,演员就像看说明书一样,如何走位,如何面对怪物表演,心里就很清楚了,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D 效率
怪物角色实时表情捕捉
《刺杀小说家》中有几个怪物角色,需要根据导演的设想先做成数字角色,提前放到艾沃次世代公司自主研发的系统软件中,再由演员在拍摄现场为数字角色提供动作表情捕捉,脸上布满跟踪点,戴上头盔,记录演员的真实表情,而这些表情会直接同步到数字角色的脸上。这一阶段拍摄的数字角色在表演上和最终成片之后的效果是一致的,只不过后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渲染质量,达到生产级别,包括皮肤、毛发等细节还需要后续的视效公司完成。
做完数字角色的全部表演之后,将其植入到混合现实的拍摄系统中。在片场拍摄的时候,导演就会在监视器中同时看到演员和数字人的表演,这样导演就可以通过监视器画面,实时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调整,以匹配镜头中数字人的表演。用这个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在表演沟通和制作上的效率。(滕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