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厕所革命”补齐民生短板
“厕所革命”补齐民生短板
俚岛镇烟墩角村的污水处理器 岳庆志摄/光明图片
【厕所革命在行动】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苍蝇蚊子嗡嗡叫,又臊又臭满庭院。”这是昔日山东省荣成市老式厕所的真实写照,也是农村卫生脏乱差的典型代表。
为满足群众迫切改善环境的愿望,2015年以来,荣成市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着眼于打通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三年来,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5亿元,全面完成700多个村居的11.6万户改厕任务,提前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改厕+治污”双管齐下
改厕不仅仅是将厕所由蹲式改为坐式、铺上白瓷砖那么简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厕所的环境问题以及改厕后的污水处理问题。
“我们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着眼长远,将改厕与污水治理合二为一,同步推进、一体治污。”荣成市城建局供排水管理处副主任江涛说,在制定规划时,荣成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考虑村居地质条件、撤并规划、污水总量等因素,做到了“分村定位、一村一案”。比如,对单纯改厕群众,按照砖砌化粪池每户1200元、聚乙烯化粪池每户1300元的标准,由荣成市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补贴,不增加群众负担;对集中建设户用污水处理器的,建设费用由荣成市财政部门全额补助,确保改厕工作顺利实施。
工程质量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改厕能否成功的关键。荣成市委农工办主任张琛说:“工程实施时,我们组织各村居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担任工程监督员,全过程参与工程管理。工程验收阶段,将工程投资、改造数量及改造户名单进行公示,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
为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荣成市城建局督导市水务集团组建了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维修队伍,负责全市所有三格化粪池后期的粪液、粪渣抽取工作,每户每年免费抽取2~3次,抽取的粪液送往污水处理厂或农业种植园等,进行粪液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彻底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不搞一刀切,尊重群众意愿
在荣成市成山镇大石家泊村采访,记者了解到,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冲水式坐便器,厕所地面也都贴上了洁白的瓷砖,干净无异味。村民王爱玲说:“自从改了以后,上厕所干净卫生,俺们打心眼里满意。”
小改厕,大民生。在改厕过程中,荣成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施工实际,让老百姓自主选择砖砌、混凝土、聚乙烯桶等改造模式,坚决不搞一刀切。有的村地势平缓,就采用马桶和蓄水桶的砖砌改造模式,有的村地势低洼、渗水较多,则采取了直接安装聚乙烯桶的施工方式进行改厕。
“根据农村污水现状,我们采取农村改厕与污水管网配套建设相结合的策略,从源头上解决农厕污水排放问题。”荣成市城建局供排水管理处主任李强说。以寻山街道夼子河村为试点,供排水管理处将户型污水处理器引入村,可实现洗澡、洗衣、洗菜、厨房及厕所污水的一体化处理,实现对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有效控制病源微生物的发生,无渗漏、无臭味、无害化。目前,该村因地制宜建设户型污水处理器38个,铺设排水管道9600米,实现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一体化处理,实现农村污水就近处理。
“在户内铺设管道,将家中洗漱污水、厕所污水、厨房污水,通过户内管道接到户外的管网,再接入主管网,流入污水处理器中,进行处理。”荣成市滕家镇单家村村民岳昌周指着村口的一处户型污水处理器告诉记者。污水经过自流进入设施后,经过杂物去除、沉淀,先进入厌氧区,再进入好氧区,然后进入沉淀消毒区,最终无害排放,实现农村污水就近处理。处理费用,市里补贴70%,镇上补贴30%,不用农户掏一分钱。
“改厕”改出幸福生活
“现在用上水冲式的新厕所,一点味儿也没有。”说起改厕的好处,荣成市荫子镇店子泊村村民王长国赞不绝口。
在店子泊村,王长国是第一个完成改厕享受这种便利的村民。记者在他家中看到,院角的厕所小房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王长国说:“原先俺家厕所味儿大,外孙女嫌脏,节假日从城里回来看俺们,没少为上厕所受委屈。现在好了,干干净净的,和城里没啥区别。”
“改厕”改出幸福生活。荣成市通过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技术的运用,对淡水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经过改厕和污水治理后的村居,农村环境和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民绿化家园、美化家园、净化家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国家级传统村落俚岛镇烟墩角村是北方重要的天鹅栖息地,也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但脏乱臭的旱厕挡住了不少游客的脚步。为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旅游吸引力,2016年4月,烟墩角村启动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工作,9月完工,共改厕597户,建设户型污水处理器27台,日处理污水216吨,全村生活污水实现了统一收集、一体化处理。
“以前村里的污水直接流到村南这条河里,河水污染严重,由于天鹅喝淡水,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导致天鹅越来越少。”烟墩角村党支部书记曲学军深有感触地说,改厕和污水治理一体化建设,最明显的变化是河水变清了。它不仅改变了村民生活,也改善了天鹅栖息地的环境质量,来此越冬的大天鹅数量逐年增多,带动游客也越来越多。“去年来我们村的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仅一个冬季,户均收入可达3万多元。”曲学军说。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本报通讯员 刘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