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浅谈如何提高家校沟通技巧

2019-11-28 20:31:47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    访问:    

诸城市东武学校 王松龄 沈培娟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并不是决定学生成长、成才的唯一路径。从摇篮教育到成长教育,再到终身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他们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是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家校联动,携手发力,是实现“百年树木,十年树人”的必要手段。但大部分的家长不是老师,更不是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多数是沿袭他们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对儿童的行为、心理上的认知各不相同,致使他们的教育行为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孩子。因此只有通过教师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才能提高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质量。

一、问题孩子产生的家庭因素

1.教育目标的错误认知。

多数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习学科知识,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成绩要好,对于孩子的品行不做过多的关注。这样的家长因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没有好好学习,导致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所以觉得孩子不能再走自己的老路,将来要有出息,必须要有个优秀的学习成绩。这一类型的家长,普遍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值,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往往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往往有些偏颇,孩子的学习成绩稍不如意,甚至会进行打骂。

2.过度地溺爱。

如果说对孩子的要求过严是一个偏激的极端,那么极度的宠溺则是另一个极端。表面上看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几位老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从小娇生惯养,要求必应,家长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致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懒惰成性。认为人人绕着我转是自然的,我就是家里的王。就连最基本的劳动教育、礼貌教育、感恩教育、学习教育等家长都不曾实施,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宠物、开心果。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与同学关系也极差。

3.家长品行的影响。

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最早效仿的对像,父母的思想道德品行将直接影响孩子品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老师”。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二、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1.沟通方式的多样化。

家访、家长会、电话、家校联系册、微信等,是教师与家长最常见的沟通方式,通过这几种途径家长了解到学生的日常表现、学科作业、学习成绩等,从而为孩子制定合理的、有的放矢的学习规划。家长得知孩子在校表现,就会对孩子有一套成型的教育方式。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类型通常分为朋友型、关爱型、严格型、严厉型、放纵型、溺爱型、打骂型等,因人而异。前三者相对来说明智可行,往往在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平等、民主、和谐家庭气氛有助于沟通问题和表达双方的情绪。而放纵型、溺爱型、严厉型、打骂型等这类的家庭并非少数,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一旦陷入极端或恶性循环,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访的艺术。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有效交流,形成家校合力最直接的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因此,家访工作势在必行,更需要讲究艺术。家访前,教师必须做相应的功课,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切实可行的规划,因此除了要对学生近况进行整合以外,还需要针对家长的职业、性格做一些适度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家访工作变得更有意义,谈话也更有说服力。

如,笔者曾做过家访。班上A同学爸爸在外跑业务,在家时间不多,这个女孩子在学习上比较困难。二年级的时候她的老师因她多次课堂不听讲、作业不完成与她妈妈沟通,没想到家长的话令老师大吃一惊。家长这样说:老师,哪个班里没有两个渣子,她就那个样,我也管不了,我不能让她给气死,老师您也别生气啦,叫她在班里混着就行。三年级分班,A同学被分到了我班,在“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中。我来到了A同学家,恰巧孩子的爸爸也在家。她爸问:老师,我那孩子怎么样,是不是在学校里不听话。我说没有啊,A很遵守纪律,而且课后还会主动请教我问题。不过课堂上好像不会听讲,走神现象严重。她爸说:听她妈说在家也是这种情况,她妈辅导她作业,她听着听着就跑神。我经常不在家,回家趟也不大管她。我笑着说:不是不管,是舍不得管,好不容易回趟家,光亲还亲不够,又怎舍得去管教。她爸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老师您说得对。还希望老师平日里多操心。我说:单靠老师教育是不行的,最好的教育是家校合力,这样的教育效果才更给力。过分地纵容孩子不是爱,而是害。您平日多与孩子电话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她爸表示今后一定会改变以前的做法,会好好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在家访过程中,教师态度要端正,体谅家长的做法,不可使用过激的言语,特别注意自己的交谈方式,因为这不仅关系你家访的有效沟通,更是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一般说来,教师应如实地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各个方面的表现,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既要肯定学生的优势长处,也要指出他们的缺点与不足,最后提出教育孩子的建议和措施,这样问题才能在沟通中消于无形。

对于素质较高、文化程度高的家庭,教师可以如实反映给家长,主动邀请他们提出教育改进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大力肯定和吸收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也可以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携手合作,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对于溺爱型的此种家庭,家访交流时,应先肯定学生的优势长处,对学生的在校突出表现予以诚恳地赞赏和表扬,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学生的不足。在交谈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才能让对方在心理上容易接纳你的意见。

家访时,如果碰到放任不管型的家庭,教师需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深刻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从而改变对子女放任自流的状况,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进孩子的教育活动。如:笔者所教班级B同学家庭属于离异型,与姥姥住在一起,据了解,姥姥因对孩子的爸爸不满而不喜欢这个孩子。家访中,在姥姥面前,我向她表达了孩子对姥姥的感情有多深,在孩子心中,他有多亲姥姥。说得老人家不好意思,说:老师,孩子真是那么说的。我说:要不我怎么知道,B同学现在表现比以前好多了,学习也进步了,与同学之间关系也变得友好了。希望家长在家里也多鼓励孩子,让她妈妈在学习上好好辅导一下······,通过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好,以前课堂不听讲,光知道画无面男等别人看不懂的画。现在,无论课堂上还是课间,他不再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渐渐融入了班集体中。

除了家访的内容和方式要注意外,教师需要去选择合适的家访时间。家访适合选择家长休息日在家的时候,如节假日,家长的双休日或晚间,但晚上家访,时间不易太久,以免影响第二天家长的工作或学生的学习。不过现在通讯方式发达,可以提前预约。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家访时若无特殊需要,一般应避开学生本人,如有合适机会尽量选择学生不在家时前去。

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怎样做才能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老师们去细细琢磨。

[责任编辑:李慧芳]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