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是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的民间节日。它虽然从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但每年4月1日,许多人都愿意以各种方式互相开善意的玩笑。今天本版要说的,是这种“愚人”的玩笑,为何成为一些人心向往之的放松机会。
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谎言”。研究儿童心理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儿童通常在4岁左右就能学会说谎,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对语言能力的掌握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也就是说,说谎是人类后天习得的一种“能力”。当然,也有研究指出,人类的说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无论如何,从研究角度来思考,说谎并非完全是贬义行为,也可能是一种高级生物进化的策略。
“恶作剧”为心灵开启自由日
既然谎言本就存在,一个专门用来“说谎”的节日,为何会令人们期盼呢?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大部分。在日常社会活动中,我们大多用自我或超我进行交际与互动,而潜藏在本我中的猎奇心理和恶作剧心理便被不断压抑。“愚人节”的存在,刚好为这部分心理名正言顺地放了一天假,大家可以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取乐彼此。现今社会竞争剧烈,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心理也承受着普遍的压力,小小的恶作剧便成为缓解压力、调节身心的出口之一。
从心理学上看,人的内心皆有恶作剧的倾向,恶作剧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甚至比一般事件的顺利完成更使人兴奋。在策划恶作剧的过程中,人们的控制欲和成就欲均被激发。与其他情形不同,这种带有“捣蛋”意味的策划,完全出于人的主观意愿,反而比做“有意义的事”更有动力。当恶作剧成功后,随着成就欲和控制欲得到满足,快乐感也就由心而发。
“愚人节”默许的适度恶作剧,如同为心灵开启了自由日,让本我中的自己得到释放,带来愉悦感。
适时释放心中的“小顽童”
我们都曾经是天真无邪的小孩,长大成人后,接受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明白许多事情不能为所欲为。但是,成长并不代表存于人内心深处的童真和狡黠消失。
适度、善意的恶作剧,实际上就是和有趣的人做快乐的事。这种行为,或是说这种幽默的心态,可以释放人们心中的“小顽童”,去重温孩童时代的稚子情怀。
现代社会不知从何时起,把“有趣”当作评价人的高标准之一。一句“余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更是成为无数人择友甚至择偶的准则。对着有趣的人,话不多说便已心领神会,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妙趣横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常与有趣的“小顽童”众乐乐,快乐的能量会被传递和放大。所谓在团体心理治疗中收获成长便是这个道理。“愚人节”就像是这样一群“小顽童”的大规模团体心理治疗,其间流动着快乐和成长的能量。
古人云:大智若愚。这类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娱人愚己”,却拥有大智慧。他们往往聪明、幽默、独立,对一切新生事物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对一切突发事件却又有淡然的平常心。常怀愚人之心,不失为“大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