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虞城张明杰:倾心服务 德泽乡梓的好医生

2023-01-10 16:44:13    来源:新时代党建报网    访问:    

河南虞城县不仅在古代名人辈出,现在更是人才汇聚之地。在县城人民路南段,有一座三层小楼,招牌上写着“张明杰中医外科诊所”字样,电子屏上推送着治疗范围,走进屋内,锦旗和匾额挂满了四面的墙上,各种溢美之词,感谢的话语溢于言表。医师张明杰已八十有三,精神矍铄,元气十足,白里透红的国字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他待人和善,医术高明,有独到的起死回生之术,救治了无数的垂危病人,被患者跪称“恩人”。我慕名十几次去虞城,采访了这位名满方圆百里的中医师,听他讲他和他家人以及中医诊所的故事。

1.jpg

他德润乡梓,救死扶伤,有钱看病,没钱也同样看病。对待孤寡老人、残疾人、聋哑人都是一律免费治病。尤其是九十年代在乡下行医时周围群众欠他的钱,他写了满满的一个账本。进城开诊所后,他看着账本,不忍心问那些穷苦的村民要账,在县城西关的桥下,一把火烧掉了账本。欠帐的村民听说后,都说张明杰是菩萨心肠,纷纷举起大拇指称赞,被传为一段佳话。张明杰的故事很多,很精彩,他在眉飞色舞的讲述着,我在用笔“沙沙”的记录着……

张明杰,男,1939年6月出生,虞城县城乡杨老家村葱张庄人,中共党员。1962年高中毕业后,曾先后在大队任卫生员、赤脚医生、乡村医生。1965年,他贷款并卖掉家中的牛羊猪自费到商丘、开封等大医院进修2年多。1992年,张明杰被评为商丘地区卫生局中医主治医师。1997年,通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考试,获得“乡镇以上中医师合格证书”。他曾拜商丘三大名医之一的李信卿等名医为师。1987年结业于《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学院。现任商丘市药协理事,商丘传统医学研究会理事、虞城县分会会长。2000年3月,曾获得商丘市委组织部、商丘市人事局、商丘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商丘市科学技术学会共同颁发的“第二届优秀中青年专家荣誉证书”等荣誉十多次。

2.jpg

他早年从事中西医和针灸医疗,后又向疑难病研究,治疗青年痤疮,内服1一3个疗程可愈。尤其近十几年在治疗表皮肿瘤方面,采取病灶注射疗法(以中药为主研制出1一5号肿瘤合剂),不手术,对各种表皮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甲状腺瘤、淋巴瘤、乳腺瘤等以及早中期的表皮恶性瘤或手术后复发的如腮腺癌、淋巴癌、舌癌、乳腺癌、唇癌、皮癌等均有特效,据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12月初至1996年9月初,仅9个月,治愈各种肿瘤达300多人。几十年来,他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商丘日报》曾2次以“扶贫医生张明杰”和“学海无边苦作舟”为题进行报道。另外,《商丘金融信息报》、《家庭讯息报》、《经济快报》、《夕阳红》杂志也争先报道。“瘤体内注射疗法治疗表皮肿瘤”一文,已正式被编入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基层名医临证精华》一书,并荣获优秀论文奖。其他论文多篇被收录,并获得第五届国际中西医成果交流研讨会金奖。

5.jpg

他先后被评为虞城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商丘地区卫生系统模范,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得到了群众和患者的赞扬和信任,获赠锦旗和匾额一百多面(块)。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地患者也慕名前来求医,名声鹊起,医术高超。他撰写的医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赢得医学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二

1962年秋天,是张明杰是人生的第二个坎,高考的失利,让他从高楼一下跌进了深渊。他来学校里看高考放榜,他名落孙山,让他万分悲伤和懊恼。

本来他是豪情万丈,十拿九稳的进入高校的门栏,谁知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拿出试卷,认真浏览一遍,觉得试题不难,他就沙沙的在纸上疾书。做好试卷,他没有检查,就第一个交了试卷,走出了考场。他来到考场院外的梧桐树下,一下坐在了地上,等待同学们从考场出来。半小时过去了,考生们陆陆续续的走出来了。几个同学在交流考试的情况,他走向前去,问几个同学,怎么回事啊,做题做了那么长时间?有的同学说:我能跟你比吗?你多厉害。有的同学说:铃声响了,我刚做完题。后来,有个同学问他,试卷背面的题你都做完了吗?明杰吃惊的问:什么,什么?试卷背面还有题?我做完前面的就交卷了。同学说:我说你做题的速度也太神速了吧,原来你没有做完啊!

22.jpg

明杰呆如木鸡的站在那里傻了眼,难道,难道是上天在捉弄我。他不敢想下去,松松的回到了宿舍休息。高考作文题目是《唱国际歌想到的》,他却写成了《唱国歌想到的》,完全跑题了。其他几场考试,他做得很认真,他想弥补一下失误造成的损失,他不能就这样气馁和妥协。

这次的落榜,让他无奈,无助,空虚。他该怎么办呢?他大脑一片空白。老师会怎么看我,同学们又该怎么看我,家里人会怎么看我,村里的邻居和亲戚会怎么看我?他躲进学校的宿舍里,不想吃饭,不想睡觉,总觉得天塌了,他无处安身。

张明杰回忆道:高考失利后,我回家务农了。那时人都穷,吃不上,穿不暖,饿得没有办法了,村里许多人都干起了收破烂的营生。我一个高中生去收破烂,面子上挂不住。第一天去附近村里收破烂,恰好遇见了同学,我拉着架子车就跑了。第二天,碰到了自家亲戚,问我一个高中生咋收破烂,我用话搪塞着,没有收成破烂,就走了。第三天,第四天,我都是进庄摇摇拨浪鼓,一见有人来卖,我就吓得逃跑了。

我不敢在附近的村庄收,就跑到外乡去,宁愿多走几里路。一次,在一个村庄收废品,刚进庄就“扑嗒扑嗒”的摇起了拨浪鼓。有些小孩子就跟着看热闹。村东一个收废品的老者在东边收,我在西边收,我就一直“扑嗒扑嗒”的摇,村东的小孩子以为是玩把戏的来啦,也被吸引过来了。老者一看,也拉车子跟来了。他生气地说:你干过这一行吗?有你这样摇拨浪鼓的吗?你弄的啥招呼,就知道一直摇,我的生意都被你抢去了。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老者给我讲了这一行的规矩,后来就气哼哼的走了。

在采访中,张明杰医师深情地说:“因为家里的成分高,我受到的磨难和不公无法言语,但是始终没有被击垮,依然保持一颗平常心微笑着面对生活。我能行医几十载,取得那么多的成绩,治疗好那么多疑难杂症,总之,根在刘家,兴在唐家,不忘余家。我对张医师的精辟的总结,对根在刘家做了详细的了解,并把他和同学刘腾世的深厚友谊记录下来。

张医师回忆道:自从在同学刘腾世家得到了三本医书和银针,我如获至宝。我平时放在床边的小柜子里,空闲了就拿出来读上几页。家属识字不多,总爱唠叨,说上了十几年学还不是照样收你的破烂,也没有见你比不识字的强到哪里去。儿子见我坐在床上看书,也爬到床上,跟我抢书看,尽管只有两三岁,总觉得看书好。于是,我就哄他说,下去吧,我给你糖豆吃。他接过一小袋子糖豆,高兴地跑去玩了,我才能清净一会,全神贯注地读书、做笔记。

  三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劳伦斯的名言。这世上没有所谓的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只有浑浑噩噩不懂争取。锥子在囊中,总会脱颖而出。机会不会永远只给别人,总会有一两次从你身边经过。

张明杰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1965年春天,一个春和景明,艳阳高照的时日。他接到了大队领导的口头通知,让他参加商丘地区农村卫生员培训班。这是一次天大的机遇,是党给了他一个翻身、进取的机会。他内心无比激动和兴奋。自同学刘腾世馈赠医书,他已经自学了快2年了。他一遍遍的翻阅,一个个的抄写药方。并对照医书上的方法找穴位,扎银针。有时候,银针使用不当,扎的腿部流血也是常事。村里人都说明杰看书看傻了,拿着针自己扎自己。村里的干部却不这样认为,觉得明杰是个高中生,又肯自学,能让他学医,对周围群众治病有好处。本来村里是有一个卫生员的,大队书记特意跑到县里卫生局多批了一个学习指标。明杰觉得找到了方向,仅仅靠自学,不经老师指点,是不敢乱行医的。

于是,明杰告别了家人,来到了地区卫生系统的培训班。虽然晚去了一天,培训老师了解他在家自学的情况,并知道他是高中生,就让他在培训班担任了学习班长。

张医师回忆说:在地区培训班三个月,收获很大。学习了西医治病的基本原理及临床治疗的技术要求,学习了中医的针灸技术。讲课的老师,都是地区各个大医院的主任和老医生,讲得特别通俗易懂,入心入耳。白天,老师讲课时,我就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许多实际病例,都是老师总结的临床治疗经验。晚上,男女学员有的去逛街,有的去电影院看电影,有的去听戏。我却在教室里明亮的电灯下复习一天学过的内容。

张明杰医师回忆道:我是一个编外卫生员,没有热情的服务,没有过硬的技术,没有有钱看病,没有钱也治病的胸怀,是得不到群众称赞的。我当时本着治病救人,一心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只要是针灸和按摩能给病人治好的,我就一不用药,二不收费。所以,我开诊不到一年,周边十几里,二三十里路程的病号来得特别多。有时院内院外等待看病的架子车排了一大片,忙得我吃饭都顾不上。有送锦旗的,有送玻璃匾,挂了一面墙。

77.jpg

六七十年代,我们周围村庄的村民都很穷,很多病人看过病没有钱,都说先让记账,有时麦收后或秋收后卖了粮食还账,有的新摞陈,陈摞新,多少年都不结账。我了解村民的难处,从来我不去村民家中收账。对那些鳏寡孤独的老人和傻子、残疾人,我都不收钱。

说起在大医院的实习,张医师很有感慨,他说,我先后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六个月,在商丘精神病院实习三个月,在商丘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都实习过,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我也去过开封民族医院请教过医生几次。再后来,我又在北京中医刊授学院学习了三年,现在还保存着入学通知书。为了读刊授学院,我破产读书,卖光了家里的猪、羊、牛,还在信用社贷了500元的款。我知道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不学习就不能进步,不学习就没有发展和创新。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的医学水平显著提高了,群众满意了。大队干部、公社卫生院领导也夸赞我。

  

张明杰医师说:这几十年来,收获很多,我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在县城有了自己的三层小楼和诊所。儿女们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后辈们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吃喝不愁,要啥有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虽八十有四,身体康健,耳不聋眼不花,还能坐诊行医,为病患者服务,解除他们的痛苦。我写回忆录,是想告诉儿孙们,我的人生不易,酸甜苦辣都尝遍。欣逢盛世,要爱党爱国,团结友爱,诚信自强,不负时代。自作《有感》一诗,算是人生小结:人到古稀见识广,酸甜苦辣都品尝。抖抖精神要出书,留给后人作欣赏。

99.jpg

回忆起火烧账本之事,张医师说,我不后悔。八十年代的欠账三四千元,相当于现在的三四万元钱。那时,农村人人都穷,卖个鸡蛋换盐吃,看病都是赊账。走路基本靠腿,买个东西都是靠肩膀扛回去。身上穿的粗布衣,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肉。

张明杰医师行医六十余载,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两间诊室的四面墙上,挂满了锦旗和匾额。他领着我来到他的储藏室内,指着放在地上的匾额说:这些都是二三十年病患者给送的,墙上挂不完了,都放在了这里。我指着墙上挂的病患者的资料,请他讲讲治愈患者的情况,张医师指着一个叫王素珍的照片,回忆起治愈过程和回访经过。这个是一名癌症患者,在几家大医院没有治疗康复,慕名前来求医。我用自制的“肿瘤合剂”在患处注射,用了十五次治疗,终于康复。后到县医院做检查,医院经涂片检查,认为完全康复了,我和患者都很满意。

  五

千百年来人们都把夕阳比老人,“以莫道桑榆晚,最美夕阳红。”等诗词来表达夕阳的美丽如同人到晚年的辉煌,夕阳似老人以集聚毕生的精力喷发最后最美的光辉,给人生画上最美的句号。

66666.png

说到晚年的生活,张明杰医师还是信心满满,老当益壮。他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盼,老有所思,老有所愿。进入老年的行列,他每天坚持晨练,打打太极,养养花草,练练书法,读读名著,写写诗歌。来了患者,他白大褂一穿,又是一名白衣战士。他头脑清晰,耳不聋,眼不花,书架上,一摞摞的厚厚的医学书籍,也不知他翻了多少遍。《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中医刊授教材》《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汤头歌诀》《四百味》《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等,对不理解的药名、药理,他就翻动厚厚的《辞海》仔细查阅,并用笔在旁边加上备注。

虽已进入老年,但他还是不服老,经常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喜欢做些公益事业,帮助那些贫困人员,乐此不疲。他写过诗歌《高高兴兴迎百年》,表达了做百岁老人的愿望。面对曾经的朋友、老师、同学一个个离去,他非常感慨,写下了一首《岁月无情》:岁月无情催人老,同学聚会方知晓。有的人柱着拐杖,有的人牙齿掉光。有的人弓腰驼背,有的人西天报道。老天老天我问你,人的寿命咋恁少?岁月无情让他深思,友情的珍贵让他珍惜,风雨的磨砺让他感叹,人生苦短让他惆怅。但他是一个心胸开阔,爱说爱笑,谈吐有趣的人。他不负使命,依然是个精神矍铄,快乐的白衣卫士。(张晓峰)


[责任编辑:李双军]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