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决战中途岛》上周五在中美同步公映。就票房而言,这部影片并不理想,北美地区只取得了1700万美元的周末票房,在中国,这部战争大片还没打赢已经公映了15天的《少年的你》。不过影片在网上评分还是不错的,由最开始的7.4分上升到现在的7.7分。
被称为是“德国的斯皮尔伯格”的罗兰·艾默里奇曾经拍摄过《独立日》、《后天》等大片。他早期拍摄的多部影片反响很大,《决战中途岛》里面有着他以往电影的影子。有观众笑称,《决战中途岛》是美国的“抗日战争大片”,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对于二战历史的描述,好莱坞陆陆续续都在拍摄,但像这部影片这样充满正能量的,还是很罕见的。斯皮尔伯格拍摄的《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虽然讲的都是二战的故事,但前者是讲救赎主题,后者是用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反映美国人的战争观。《决战中途岛》显然跟这两部影片不同,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途岛之战的影片,影片里面的出场人物也是全景式的,从最高指挥官到普通士兵都有刻画。这部影片的故事结构很像《独立日》,这也是艾默里奇非常擅长的。
《决战中途岛》的视觉体验还是非常强烈的,艾默里奇是这方面的顶级大师,影片里面的战争场面借助现代电脑特效营造得非常逼真,尤其是战斗机俯冲轰炸和炮弹从空中落下的镜头,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血与火的大战中。对于那些喜欢历史的观众来说,《决战中途岛》的大场面制作是一部不容错过之作。
不过,我的好奇之处也不少,其中一点就是,这样一部从各方面来讲都还不错的战争大片,为何在中美两地都没有取得理想的票房呢?
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这部影片选择的上映时间并不合适。像《决战中途岛》这样一部以美国人视点拍摄的战争片,要想取得全球观众的认同,需要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公映,比如“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日”之类的。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就很难让普通观众有走进电影院的欲望。
其次,美国观众这些年在漫威电影的视觉轰炸下,早已习惯了那些匪夷所思的“宇宙大战”,比如《美国队长》系列和DC漫画公司的《神奇女侠》之类,这些漫画电影中对战争场面的游戏感刻画,让观众的视觉神经已经变得麻木。毕竟,对于历史知识缺乏的美国普通观众来说,二战是一个很久远的事情了,他们对《美国狙击手》的认同感就要远远大于《决战中途岛》这样的战争历史大片。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类似《珍珠港》和《决战中途岛》这样的影片,其实更加适合在战争刚结束不久的情绪下拍摄,那时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可以最大地凝聚民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战争的反思会逐渐占据上风,好莱坞的战争电影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不管是《敦刻尔克》还是《拯救大兵瑞恩》,里面都有类似的主题。相比之下,《决战中途岛》中对于战争的反思并不多,有的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王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