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创投行业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社会上对于创业投资也存在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如不消除,就会影响创投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引导资本脱虚向实,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创投行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掣肘。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更好地扶持创新创业,除了监管部门开展更多制度创新之外,客观上还要求创投行业自身提升发展质量
近一段时间,创投行业利好消息不断。从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创投基金股东减持股份特别规定”,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把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这些政策红利为创投行业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应抓住这一机遇,在扶持创新创业中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我国创投行业生态体系日渐完善,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社会上对于创业投资也存在一些误解。比如,认为创投行业属于虚拟经济。不可否认,创投属于一种金融投资活动,但其资本并非投向二级市场,而是直接投向企业特别是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如果把创投行业划归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有弊无利。再比如,认为创投行业是一场“蒙概率的赌博”。创业往往九死一生,投资于创业企业的创投行业也存在较高的风险。不少人把创投行业当成专业度不高的赌博,殊不知,不同机构、不同投资人,项目成功率、收益率差异很大。因此,当“蒙概率”成为人们对创投行业的基本认知时,其高度专业化的价值创造作用将大打折扣,进而这些误解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创投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创投行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到全国,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额度;上市公司创投基金股东减持股份特别规定,在考虑投资质量的基础上,推出反向挂钩政策。这些无不预示着创投行业春天的来临。不过,在引导资本脱虚向实,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创投行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掣肘。比如,国内金融机构资金流向主要由短期融资组成,难以投入到没有风险闭环的新兴产业中。又比如,以政府和国有平台为主体的投资中,有不少投向了非经营性资产,投资拉动的边际效应逐步递减,效率逐步降低。
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更好地扶持创新创业,除了监管部门开展更多制度创新之外,客观上还要求创投行业自身提升发展质量。一是注重创投企业品牌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经济,需要培育一批优秀本土创投企业。二是注重创业投资专业化。将更多投资转向专注于未上市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项目。三是注重投资主体多元化。从事创业投资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投机构组织方式多样化,这是创投行业良性发展的条件。四是注重投资机构国际化。在融合与协同中不断向前,本土创投机构到海外投资已是大势所趋。五是注重管理团队精英化。创投行业是智力密集型的精英行业,需要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六是注重市场运行信用化。推动创投机构优胜劣汰,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信用记录、专业能力和投资业绩差的机构将被淘汰。七是注重管理和服务法治化。提升监管的科学水平,用法律和制度的力量,护航创投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助推创新创业的资本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创新创业的成长速度。在新时代的奋进号角声中,创投行业需要勇敢地、理性地加速变革,为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贡献更多力量。
(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明明系中国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席会长、盛世投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