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水北调东中线累计调水达二百亿立方米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赵永平)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200亿立方米,供水量逐年增加,已成为京津冀豫鲁地区受水区大中型城市的供水生命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工程正在稳步达效。
据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1371天,共调水169.29亿立方米,累计向京津冀豫4省市供水超158亿立方米,分别向北京供水38.75亿立方米、天津供水31.57亿立方米、河南供水58.97亿立方米、河北供水29.26亿立方米。其中2017—2018年度前10个月已实际供水57.57亿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供水计划。东线已累计调水到山东30.67亿立方米。其中2017—2018年度调水到山东10.88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增加22%。
从缺水到喝上好水,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一直保持或优于Ⅱ类,不仅保障了北方人民饮水安全,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受水区的供水格局,供水保证程度大幅提升,水质、饮用口感大为改善,已成为京津冀豫鲁地区不少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
南水北调促进沿线绿色发展。据测算,东中线受水城市每年增加工农业产值近千亿元。北京、天津、郑州、石家庄、济南等北方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缓解,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创造了机会和空间。同时,工程还助推了水源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如中线水源区湖北十堰市近5年GDP增速平均达到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还显著改善了沿线水源条件,遏制了地下水超采状况,增加了生态环境用水,改善了河流生态。通过优化调度,中线工程连续两年利用汛期弃水向受水区实施生态补水,已累计补水11.6亿立方米,生态效益显著。3年来,北京、天津等6省市累计压减地下水开采量逾8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回升。其中,2016年和2017年底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位分别较同期回升0.52米、0.23米。天津海河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地下水位保持稳定或小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