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网
资讯

莫道知青人已老 文学文化终长青——2025知青文化座谈会在溧阳天淼山庄举行

来源:中国基层网 | 访问: | 2025-04-25 06:57:25

中国基层网4月25日讯 (通讯员林嗣丰)四月春风到江南,今年最怜天目水。2025年4月14日至17日,来自海内外200余名知青和志愿者相聚美丽的天目湖畔的天淼山庄,举行2025知青文化座谈会。这次会议是继2008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知青学术研讨会后,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叶辛文学馆、郭小东文学馆协办,江苏知青联盟承办的又一次盛会,吸引了众多知青作家、学者和知青文学爱好者参加。

4月14日,来自海内外的老知青纷纷从各地赶赴位于江苏常州溧阳天目湖畔的天淼山庄。众知青相聚一堂,顿时点燃了不老青春的火焰。晚上,会议利用晚宴时间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本次会议接待方、苏州市知青联谊会会长钟慎明先生主持的欢迎仪式,与会的知青作家、学者、各地知青代表上台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祝贺和期盼。常州市知青协会会长、书画协会顾林芳女士与协会成员向会议敬献了书画作品。晚上,在郭小东先生主持下举行了第二天大型会议的预备会,强调会议要着眼“从中国知青文学回顾、现状、展望看中国知青思想的演变”的主题,本着“真实、反思、理性、包容”的原则进行,为座谈会的学术报告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基础。

4月15日,座谈会正式开幕并举行学术报告会。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剑龙先生主持了开幕式和上午的报告会。上海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现任会长金光耀先生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指出,在座的许多老知青就是知青文学的弄潮儿和见证者。他回顾了知青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肯定了知青文学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祝本次座谈会圆满成功。

随后举行的报告会上,有5位知青作家、学者发言。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郭小东首先作报告,他从知青作家的范畴入手,围绕“知青文化的若干问题和盲点”进行了阐述,解决了许多在知青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使与会知青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人、作家刘康报告的主题是“知青与后苏联主义文化”,整个报告充满了反省和批判,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著名作家沈乔生从知青文学“给后人留下什么”谈起,认为相较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题材文学,今天的知青文学紧密联系现实,更加真实,更加充满理性。《血色黄昏》作者、著名作家马波的报告自然离不开《血色黄昏》的创作,从而谈了他对知青文学的一些想法,强调了知青文学要有血性,要包容多样性,让与会知青了解到了他当年创作时遇到的种种背景。当代作家、编辑家岳建一回顾他编辑《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丛书》的过程,深感一些知青文学作品缺乏面对自己的深度的反思,提出要提炼民族本源精神突出血性,要有“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上午的报告博得了广大与会知青的共鸣,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体现了知青文化的多样性。

下午的发言继续着上午的精彩纷呈。作家、出版家张福臣结合多部知青题材作品展开对知青文学的评述,认为知青文学是知青的一生纪念。学者王一敏审视自己的下乡经历与知青的生涯,感到一生最牵挂的还是那个当年下乡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已成为了自己的人生印记,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从美国赶来的作家肖文讲了几个小故事,谈到了人生的选择,谈到了改革、谈到了改革及当年的美国梦,认为知青依然年青。作家、记者郑荣昌强调要用个人的记忆击败集体记忆,把一个声音分解成无数个声音,要有独立思考。作家张和平则强调我们要抓紧时间将过去的那段生活用语言说出来,用文字记下来,才不至于扭曲,让一代去了解去理解。希望这次座谈会成为转折点。学者杨剑龙特地为此次座谈会特意撰写了专题报告,他认为21世纪的知青文学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需要不断补充与完善,还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空间,让知青文学这朵“血雾中苦难的美丽玫瑰”绽放得更加绚烂。学者周晓陆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人的维度”和“比较的维度”四方面谈了知青文学的历史,要用档案的形式记录下来,告诫未来。资深传媒人、出版家张穗强于会议当天下午赶到现场,谈了到知青文学出版的若干思考,说到了文字形式的重要性,认为是历史前行的脚印,是知青进入晚年的精神寄托,希望知青文学能够进入世界图书馆藏。专业作家王明皓回顾的是知青生活让自己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令人感叹。作家莫伸强调要认清定位,要让知青文学成为后人研究的资料,知青已老时间不等人,要抓紧时间了。上午发言的岳建一言犹未尽,再次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下午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受欢迎,会场不时爆出会意的笑声和掌声。全天的大会专题报告和发言在意犹未尽中结束。

4月16日,座谈会进入分组讨论时间,真正的座谈开始了,与会知青纷纷发言,每人5分钟的时间根本不够,许多人事先准备了发言稿,显现了对本次座谈会的重视。许多知青的发言充满了真知灼见,许多观点不亚于昨天的儒家报告。讨论中各种思想碰撞,交流,为本次座谈会增加了深度和广度,是极好的补充和施展。大家热烈发言,以致到了饭点还不能结束,可见老知青们对知青文化研究的重视。

当晚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杨剑龙教授代表主办方上海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发表闭幕词,他认为本次大会是一个团结、胜利的大会,来自美国、日本、匈牙利等海外及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各地知青共聚一堂回顾知青历史,畅谈人生感悟,展望知青文学创作的前程,是一次深入探讨中国知青文学历史与发展的重要会议,是对知青文学的理性展望,拓展了视域,也是知青群体友谊拓展与深化的重要会议,为各地知青群体交流琚鉴提供了舞台。最后,他希望老知青们保持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快乐的生态,不断推进知青文化的发展。

会上,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李亚飞女士宣读了许多因事未能与会的知青作家、学者、知青活动家的来信,他们是叶辛、于立波、杨健、刘树新等,他们对大会的圆满召开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希望下次会议再见。

会议期间,与会知青参观了设天淼山庄在内的知青博物馆,游览了美丽的天目湖,领略了组办方组织的精心。

晚餐后,组办方举行了篝火晚会。老知青们载歌载舞,体现了一颗不老的心。

4月17日,组办方组织大家参观了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周园”的周园,让大家享受了一场建筑艺术的大餐。许多知青就此告别,依依不舍地踏上返回各自城市的道路。

莫道知青人已老,文化文学终长青。知青文化的研究任重道远,有生之年,我们还将努力!

责任编辑:袁通杰
触屏版 | PC版
©基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