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汝城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汝城县脱贫攻坚亮点特色工作

2021-04-21 14:32:45    来源:中国基层网湖南频道    访问:    

一、产业扶贫

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坚持“四跟四走”产业 扶贫思路,把产业基地办进村、政策扶持送到家、技能服务落实到人、利益联结覆盖到户,在田间地头扶出了欣欣向荣的产业。

汝城县繁华食品有限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发展,从一个小作坊成为了全国领先的辣椒品牌企业,在全国有 4100个稳定的营销团队,年销售额达到6. 38 亿。 公司按照统一选种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售、统一购买保险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带动9200户30360名贫困人口种植辣椒2. 6万亩,全部按不低于2元的保护价随行就市收购,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 元。

马桥镇外沙村福寿生姜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荷塘村致富能人宋海剑牵头成立于2010 年。 近年来按照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思 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合作对象,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贮藏+加工+销售”的运营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安排贫困户务工,以不低于市场保护价格收购贫困户种植的生姜,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合作社有436户社员,发展生姜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其中3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员户均年增收1.8 万元以上,带动 周边5000多户农户发展生姜产业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合作社严格执行农业标准化,采取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 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收藏的模式进行管理,建成 1.8 万亩生姜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实施生姜精深加工,注册了“金汝丰”商标,实现品牌经营,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县市发展生姜产业。2019年2月,福寿生姜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全县培育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2家,发展农民合作社634家, 建设各类特色家庭农场435家,以“市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 户”的模式,通过政府代买农业保险、订单联结、保底收购、股分合作、资产受益等方式,贫困户与经济实体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传统产品嫁接到龙头企业、融入大市场,把农户小产业无缝 嵌入到全县大产业链条中来,实现产业发展有实体带动、农户发展有主体依靠。目前全县产业扶贫覆盖率达100%,1700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人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11026户贫困户合作社成员增收5764万元。 全县85%的贫困人口在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实现了有技能、有产业、稳脱贫、能致富。

二、旅游扶贫

建设4A级旅游景区3家,引进中惠旅合作发展,用红色旅游 引爆全域旅游,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随着旅游的红火发展,本地水果、花生、鸡蛋等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不愁销路,特色小吃成为游客的抢手货,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全县有3292户10564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农家乐、创办民宿、景区务工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 。

沙洲村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唱响文旅融合主旋律,做好产 旅融合大文章,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趟出了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村集体建起了旅游农庄,组建了农民合作社,建成了装机60KW的光伏电站,建成1500亩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带动全村种植奈李、枇杷、水晶梨等特优水果780亩,发展农家乐、民宿等32家,很多老房子改建成商铺收起了店租,农特产一条街摊点上百个,20多户农户以“前店后厂”形式制售农特产品,30 多位村民在景区做保洁员、讲解员、保安员就近就业。2018 年沙洲村整村脱贫,2020 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5000 元,村集体收入从一穷二白增至 53.1 万元。

特别是总书记考察汝城后,红色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沙洲接待游客日前突破了25万人次,日均超过5000人,单日接待最高超过1. 5 万人次,央视《新闻联播》“十三五”成就巡礼专题报道汝城红色旅游盛况。 仅中秋国庆假日期间,沙洲红色旅游带动全县接待各类游客43.5万人次,汝城的酒店、民宿呈现出一房难求、一餐难寻的火热景象,全域旅游成为推动群众致富的“新引擎”。

三、基础设施扶贫

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27.5 亿元,实现农村水、电、路、讯、房改造“五个全覆盖” 和城乡公交、供水“两个一体化”,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率、电网改造率、道路通畅率、客运班线通达率、4G 通 讯网络覆盖率、村级综合服务平台覆盖率均达100%。 2019 年5月CCTV《焦点访谈》、12 月CCTV《晚间新闻》宣传推介了我县饮水安全建设经验。

文明瑶族乡快乐瑶族村位于文明乡北部,离厦蓉高速互通口 3 公里,紧邻文明沙洲瑶族村,由原快乐村、向阳瑶族村、长远村合并而来,下辖 27个村民小组62个自然村,全村672户2754人,全 村总面积31.83平方公里,山林面积4.2万亩,耕地面积2574亩。有村小学教学点1个,村卫生室1个,2个专业合作社紧密联结农户221户,产业帮扶覆盖所有贫困户。

近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600余万元,新建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增加了文化中心设施,实施 44 户贫困户危房重建、58户贫困户危房修缮,完善机耕道路检修1200米,修建便民桥2座,生产便道3条,维护河道护坡3处,新建水渠3600米,修复水毁水渠1300米,改扩建通组公路1900米,硬化公路7200米,新建村级水泥公路 6 公里,27 个村民小组通组公路全部实现通达,其中 23 个村民小组开通了水泥公路。 全村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质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优化,村居环境、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易地扶贫搬迁

全县统一规划、科学安置,以集中安置为主,设置集中安置点41个、安置1821户,全县有1979户7664人挪出“穷窝”,搬入“新居”,过上了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主要采取依托城区、园区、镇 区充分引导搬迁户创业和就业,组织企业、产业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合作服务组织等,联结搬迁户因地制宜、抱团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引进开办扶贫车间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实现了“一户一策”全覆盖、后扶措施无死角,确保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 。汝城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为了全省典型,2020 年入选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 型案例,获评全国“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 。

土桥镇小坑村104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安置在永丰三角坪 农贸市场安置点,充分利用集市资源聚集优势,鼓励扶贫车间、墟场超市、园区企业和合作社等经济主体为易地搬迁劳动力提供岗位。 今年,由政府出资设置公益岗位,解决了7名搬迁弱劳动力就业问题,引导23家经济主体安置搬迁户就业56人次,24多户搬迁群众在市场摆摊设点,实现了“在门口挣收入”。搬迁后,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近18万元,引导52户搬迁贫困户种植辣椒生姜等220多亩、养殖鸡860羽、养殖牛16头、养蜂56箱,联系繁华食品和鑫利食品等龙头企业,与57户搬迁贫困户签订了5年农产品保底收购协议,全村104户易地搬迁户以村集体土地入股收益12600元。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小坑村104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了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大坪镇坪湾瑶族村是典型的“ 老少边穷”山区村,实施35户190人搬迁入住大坪镇区的大坪首府安置点。充分利用安置点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引导 16 人在三星工业园务工,7 人在离安置点不到 200 米的益珍电子厂扶贫车间务工,实现搬迁贫困劳动力转移外出就业42人,还通过“扶贫企业+产业基地+搬 迁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9户搬迁户大坪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种植辣椒等70余亩,3户易地搬迁户利用小额贷款发展养殖产业增收。在农闲时,很多搬迁户劳动力还到集市、扶贫车间、 产业基地、园区工地就近灵活务工。坪湾瑶族村35户搬迁户实现了户均一人稳定就业,搬出了幸福生活。

五、消费扶贫

将干部工会福利的30%用于购买贫困户产品,积极开展消费 扶贫活动。建全县乡村货源供应网络,建设文明沙洲水果、县城新农贸市场蔬菜和三江口茶叶等消费扶贫专区,构建户村乡县省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通过“农超对接”,促进辣椒、茶叶、生姜、水果等农副产品销售。从省市驻点帮扶单位到县级领导、机关单位、结对帮扶责任人,个个都是消费主体,人人都是“营销经纪人”。

“线上”“线下”齐抓。大力推进“ 三专一平台”建设,在县城和长沙建成2个高标准消费扶贫专馆,在县内支持电商平台和商场超市建设9个扶贫专区、10个扶贫专柜,建立221个乡村级服务站,支持批发市场、酒店餐馆,引导机关单位、学校食堂等机构实施订单采购。建设了湘粤赣商贸物流园、农惠通电商产业城,培育电商企业120家、电商服务站65个、网店2230余个,2019年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干部联合扶贫带头人、新农 人在网上“带货直播”,让特色农产品飞出大山、畅销全国。 

“节会”“展会”齐推。先后举办暖水杨梅节、文明奈李节、“红土地,红辣椒”文化旅游节、生姜文化节、南洞中药材节、农民丰收节等节会,带动了全县各类扶贫产品的推广销售。今年文明沙洲 奈李节现场销售奈李 67 万斤,网络直播带货销售 130 余万斤,协议采购773万斤,实现丰产又丰收;“红土地,红辣椒”文化旅游节现场签约销售辣椒2.6万吨、辣椒酱2160 万瓶、干辣椒920万斤,签约金额 4. 9亿元。马桥生姜文化节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助推小黄姜走向大市场。中药材节现场签订消费扶贫订购协议12份,订单收购中药材 5000 亩。 

“县城”“省城”“京城”联动。成功纳入全省工会消费旅游扶 贫。 跑省城、上北京、下深圳,积极组织参加展会推销汝城农产品。10月31日,成功承办第二十二届中国中部(湖南) 农业博览会汝城朝天椒、汝城小黄姜专场推介会,现场签约 11 个采购项目,涉及金额10.28亿元。 12月5日,在2020湖南(郴州)蔬果产业博览会举行了“红色汝城 满‘辣’全席”专场活动,进一步提高汝城果蔬产业的知名度。 

六、兜底保障 

2016年4月份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精准兜底工作,兜底保障人员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了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证了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定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提前实现“两线融合”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14年 的165元/ 月提高到352元/月,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分散供 养、集中供养均为575元/ 月。 

分类兜底一批。 精准识别对象,实施分类保障,按月发放低保金。对低保边缘家庭的重病重残对象,实行单独施保。5 年来共发放农村低保金865249人次16855.79万元。

集中供养一批。新建了县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由政府筹资,把无人照顾、自理能力差的五保户和其他老、弱、残疾户320人,分别在县、乡镇养老中心集中供养起来。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1997 人,5年来共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5374.56万元。 

集中救治一批。 投入1500万元建设了精神病集中救治大楼, 累计收治重度精神残疾病人 1092 人次。5年来还发放大病医疗 救助金 2374 万元。

 集中救助一批。 每年筹集 1000 万元,对因病因灾等突发性事故造成困难的边缘户和贫困户,临时安排 1000-5000 元不等的救助资金,5年来共发放临时救助2405.19 万元,发放孤儿、困境儿 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 1417.2 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698.98 万元,实施慈善贫困救助 446 万元。 目前,在汝城的大街上看不到一个捡垃圾的流浪汉,在村前村后看不到一个衣不蔽 体、食不果腹的精神病人。

[责任编辑:尹勇军]
绿色出行
鲁冰花
中国网小记者
呵护地球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