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冰婧 杨瑞敏)“在第三届‘迦陵杯·诗教中国’全国诗词讲解大赛中,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7名学生进入全国总决赛,斩获了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优胜奖,特向师生报喜!”“在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中,文学与新闻学院孙启航作品集《七绝·咏蛙》荣获国家级一等奖,指导老师李定春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特向师生报喜!”近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捷报频传,多名学子在国家级大赛中斩获大奖,实现了该学院国家级赛事奖项的新突破。
“在给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上第一课时我们就强调,大学四年一定要学会‘说’和‘写’两项技能,要比别的专业的同学更能说,更会写,这也是我们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黄悠纯说。
全国诗词讲解大赛带队老师(左三张时阳、右三雷徽)及参赛同学(左一刘恩同、左二肖雅仪、右一付娟、右二刘盈)合照
要写得好,还要讲得好
第三届‘迦陵杯·诗教中国’全国诗词讲解大赛决赛要求选手以“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承”为主题进行5分钟的现场演讲。简短的5分钟的背后是参赛选手与指导老师长达数月的共同努力。
“诗词讲解考验的是学生文学素养、文字功底、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因此要想获得好成绩,不仅稿子要写得好,还得在台上讲得好。”大赛指导老师雷徽说,然而在比赛初期,讲稿的写作和演讲的培训都是指导老师们最为“头疼”的问题。
“选手初稿最大的问题基本在于主题不突出,条例不清晰,写得更像是平常的诗歌赏析作业。”大赛指导老师段幼平说。为了更好地准备比赛,晋级决赛的选手都有“一对一”的指导老师,每位选手的讲稿都被修改了“无数”次。“全国进入决赛的54名选手中不乏名校学子,我们想要出彩就一定要展现自己的独到之处。”如何“破题”,让讲稿既有深意又有新意,这是讲稿写作的要点也是难点。“利用郴州的红色名片,从学校所在的这片红色热土做文章”“讲述与家乡有渊源的诗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段幼平、雷徽等指导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把脉开方”。
除了讲稿写作,演讲同样是一门“学问”。“演讲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艺术,身体语言的表达十分重要。”大赛指导老师彭欢说,“演讲的语速、语调、语气,还有站姿、手势、表情等等,这些我们都给学生进行了训练。”
“这次比赛让我学到了很多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一步步完善自己的讲稿,将自己的情感、音调与演讲稿融合起来,每一次的上台讲解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要走‘教师’这条职业道路,成为一名能写得好又能讲得好的老师。”全国诗词讲解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恩同说。
孙启航同学获奖作品
不仅写得好,还写得“好看”
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孙启航,在去年的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中也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积极参加比赛的背后除了“勇于尝试”的心态,还有着学院领导老师的悉心关怀和“推波助澜”。
“这次的汉字书写大赛,是我们卓越班导师李定春老师给我发了参赛的方案,而湖南省写作大赛是教我们写作学的黄悠纯老师亲自找到我鼓励我参赛,老师们都觉得我日常作业‘写得不错’而且‘写得好看’,在他们的鼓励下我也就带着信心去参赛了。”孙启航说,老师们日常就对学生的作业十分关注,也会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今年,孙启航也再一次报名参加了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准备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文学与新闻学院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的赛绩越来越好,获奖的学生越来越多,想去参加比赛的学生也日益增多。“大家会觉得参赛、获奖其实离自己也不远。现在已经有不少学生跟我说他们明年也想参加比赛。”雷徽说,“如此一来,学生在日常中就会更有目标、更有规划地去进行学习和积累,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强,这也就是‘以赛促学’的体现。”
“我们的‘以赛促学’具体包括大学生写作竞赛、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诗词讲解大赛、汉字书写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目前,针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我们已经有了一套很清晰的思路。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开展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在以赛促学方面的实践探索,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的新突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黄悠纯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