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达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04-07 21:37:16    来源:华声在线    访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许达哲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对谋划推动“三农”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新征程中不断开创全省“三农”工作新局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三农”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关系战略和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

要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认识“三农”工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农业兴则国家兴,农民稳则社会稳。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工农联盟史,就是一部党与广大农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要顺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来把握“三农”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们谋划“三农”工作的大背景,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现代化。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也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指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三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要聚焦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来推进“三农”工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重要基础。从打造“三个高地”来讲,每一个高地的打造,都与“三农”工作息息相关。湖南是农机装备制造大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理应有一席之地;发挥农业科技和人才优势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也大有潜力可挖;深化农村改革既是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的关键一招,也是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内容。从践行“四新”使命来讲,每一项使命的践行,都要求我们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没有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就不能说闯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没有广阔农村市场的开拓,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只能是一句空话;没有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是难以实现的;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要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高度来做好“三农”工作。“三农”问题事关生存之基、强国之基、执政之基。做好“三农”工作,是重点、是政治、是大局。对“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认识高不高,对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到不到位,对乡村振兴这个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抓得实不实,检验的是政治判断力,体现的是政治领悟力,考验的是政治执行力。立足新的起点做好“三农”工作,不仅饱含我们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份天然情感,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一定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带着感情和责任懂“三农”、谋“三农”、抓“三农”。在重农抓粮上,我们要多算政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

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制定5年过渡期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办法,逐步推动由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要坚持和完善省内对口帮扶机制,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扶贫机构队伍保持总体稳定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要加强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建好用好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和考察点,用精准扶贫首倡地的生动实践讲好扶贫故事。

现在各地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都已建起来了,关键要抓常态化运行和完善。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持续跟踪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加大巩固帮扶、政策扶持和综合性保障力度,坚决避免规模性返贫。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通过勤劳致富,不能搞“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发钱养人;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实行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社保要逐步扩面提标。近年来产业扶贫成效显著,但总体上还处在起步期,普遍存在特色不明显、集中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要按照“一县一特一品牌”的标准,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加大主导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升产业增收带富能力。要尽快梳理建立扶贫产业风险台账,出现问题及时处置。脱贫攻坚形成了大量扶贫资产,对这些资产要摸清底数、加强监管,确保持续发挥作用。要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加强对脱贫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升级改造扶贫车间、扩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范围等方式,积极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共69.4万,这不是一个小数,后续扶持任务还很重。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继续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有就业、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湖南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要心系“国之大者”,把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要保护耕地守底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首先要守住耕地。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红线要落到一张图、落到市县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要治理抛荒稳面积。要继续抓好治理抛荒三年行动,严格奖惩兑现。稳面积稳产量,关键还是要调动好农民种粮和县市区抓粮积极性。要压实粮食生产安全党政同责,抓好惠农政策和工作落实,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补力度,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农民种粮食尝甜头、有收益。

要精耕细作增效益。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食产能挖潜提质增效的重要方面,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并把农田小水利建设好,真正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要打造品牌促消费。湖南是粮油大省,但在全国叫得响的粮油品牌不多、品种不多。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依托本地乡村特色优势资源,突出科技支撑、品牌引领、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要畅通循环扩市场。当前,全省一些农产品“多的多了、少的少了”,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得出”“卖得好”,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痛点堵点需要打通。要加快补齐烘干仓储、冷链保鲜、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等短板,进一步完善农村和农产品流通体系,让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要进一步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加强产销对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要抓好种业保安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的发展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命脉。要扎实推进科技强农行动,围绕湖南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瓶颈短板问题,抓好种业创新,抓好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种业创新的高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从脱贫攻坚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五个振兴”的要求,以精细农业为特色,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精准、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子。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湖南农产品丰富多样、特色鲜明,但卖原字号的多,卖制成品的少,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多而不强。要从传统种养业小农模式中跳出来,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切实把产业链主体留在乡村,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要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由种养业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发展乡村产业就是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富裕农民。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广泛参与进来。

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今年是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的第一年,一定要开好局、起好步。要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实事求是,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要因地制宜确定乡村建设重点,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大农村厕所革命力度,深入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既不要搞成“千村一面”,也不要搞成景观工程、面子工程。要按照“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要求,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重点,促进产城人文融合,突出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小镇高质量发展。

加快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农村发展内生活力。抓好土地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要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要强调的是,农村改革必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推进,凡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看准了再改。不管怎么改,必须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采取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载体、平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让农民共享城乡优质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积极发挥乡村“红白”理事会等作用,旗帜鲜明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保护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关心、关注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健全帮扶关爱机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湖南农业面源污染治存量、遏增量的任务还比较重。要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白色污染”治理、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抓好退捕渔民就业安置保障工作,确保退捕渔民稳得住、不反弹,健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荒山、滩涂、森林、湖区的治理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对照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要求,加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当前,农村社会正处于深刻变化和调整期,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党全面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要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要着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完善村规民约,让公序良俗成为日常行为规范。要统筹好农村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扎实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巩固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维护好农村社会安全稳定。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拓展城乡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要抓住重点领域、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改革突破,既通过市场“无形之手”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也通过政府“有形之手”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促进工农城乡大循环。要把县域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推进县域内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一体化发展,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强化政策支撑力度,引导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县域集聚。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举全党全社会之力,不断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加强领导、保持定力、真抓实干。

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全省各级党委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扛牢党管“三农”的政治责任,健全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农村工作要定期研究、加强统筹协调,特别是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

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鼓励各类资本投向农村,推动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推动更多资源要素配置到农村,为乡村发展强筋健骨。资金投入上要优先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积极引导金融保险、工商资本等投入,让农业农村成为多方投入竞相涌入的洼地。公共服务上要优先安排,加快补齐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不断增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切实提高防范化解“三农”领域重大风险的能力。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提高本领。要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关心关爱在农村一线和艰苦地区工作的同志,持续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切实解决表格多、会议多、留痕打卡、督查考核过多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选自《新湘评论》2021年第7期)

[责任编辑:尹勇军]
绿色出行
鲁冰花
中国网小记者
呵护地球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